袁紹在得知自己的身世后,他的人生目標就變成了篡漢復仇,他是這么想的,也是這么做的,而且做得還不錯。上連黨人,下勾黃巾,可以說,最大逆不道的就是他袁本初了。
兩次黨錮之禍讓皇權和黨人的斗爭達到了巔峰,也徹底激怒了黨人,第一次黨錮其實是在漢桓帝的控制之中的,但這個頭一旦開了,就剎不住車了。第二次黨錮因為宦官的操縱,真是慘烈非常。
黨人文爭不成,就想到了武斗,正逢張角在冀州傳道,袁紹就安排內應成為了張角的弟子,并引導黃巾和十常侍勾連,等到時機成熟,再通過唐周引爆了黃巾和封谞勾結的事情,這讓靈帝十分震怒。
靈帝也認識到黨人和黃巾合流的巨大危害,于是在184年黃巾大起義后就宣布大赦黨人,可惜為時已晚,不斷失血的大漢有種沉疴難起的感覺。
于是靈帝又祭出了地方豪強這把刀,可惜兵權易放難收,澆灌出了地方軍閥這朵惡之花,大漢也就走上了無可挽回的不歸路。
有人說大漢亡于黨錮,有人說大漢亡于宦官和外戚的輪流執政,袁術說大漢亡于袁紹,倉耀祖說大漢亡于小冰河時期的天災**。
這些其實都對,這是各方面因素綜合起來導致的結果,如果沒有兩次黨錮,即使災難不斷也不至于不可收拾到改朝換代的地步。
東漢十幾個皇帝除了光武帝劉秀,就沒出什么厲害人物了嗎?
不然,桓靈二帝就非常聰明,也很有想法,但困于黨人、外戚和宦官的漩渦中,也只能身不由己了。
漢獻帝劉協其實也很聰明,常處逆境的他也鍛煉出了出色的政治權謀,他其實不會比和他年紀差不多的孫權差。
可惜劉協不得其時,也不能得人。先是董卓再是李榷郭汜,然后就是奸雄曹操。
這么憋屈的日子,劉協還活了54歲,這在東漢歷代皇帝中排行第二,僅次于光武皇帝劉秀的64歲,更是東漢皇帝平均26.7歲壽命的兩倍多。
可惜沒什么卵用,大漢還是亡在劉協的手里了。從某種意義上來說,袁紹成功了。
倉耀祖望著喝多了酒變得絮絮叨叨的袁術也很無奈,這時袁權和袁衡也來到了這邊,照顧袁術。
“家父喝多了,胡言亂語,妾身代父親說聲抱歉,擾了小郎的酒興。”袁權欠身致歉道。
“君侯酒醉心明,直率赤誠,蠻好的,和他相處,心不累,很舒服!”不吹不黑,倉耀祖還真有這樣的感覺。
袁權抿嘴一笑,這個倉小郎,真是會說話呢。聽說就是他勸服了父親不僭號稱帝,做到了自己都沒能做到的事情。
壽春城里的宮殿建造都停下來了,要先把城墻加寬加固。
袁術正在踐行倉耀祖告訴他的九字真言,不但修筑城池,訓練甲兵,等到開春還會屯田耕種,積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