倉耀祖說道:“辛毗應該和你以及荀文若一樣,并不看好袁本初。冀州的派系之爭確實激烈了一些,工作氛圍也差,估計辛佐治也是出來散散心。你認為那一隊人馬護送的是辛毗的家眷?袁本初允許他帶著家眷來江東?”
郭嘉點頭道:“以嘉之估計,應該是這樣的,劉繇到江東后遲遲打不開局面,揚州一旦全歸袁公路,許多人才就會主動投效于他,這絕不是袁本初愿意看到的。
因此辛佐治抓住機會就主動請纓來了江東。辛佐治比我年輕一歲,估計他是在袁本初那里發揮不出來,也不怎么受重視,才主動申請南下助劉繇一臂之力,很有可能就帶著他的家眷來江東了,畢竟他哥哥一家還在鄴城呢。”
“嗯,看來事情應該就是這樣了,不能把所有的雞蛋都放在一個籃子里,你們這些世家就喜歡這樣搞。不過辛毗投劉繇,也還是沒有脫出袁紹陣營啊,不如咱們把他挖過來吧。”倉耀祖建議道。
郭嘉笑道:“這次只要把他的家眷抓住,就不愁他不投降,我可是聽說辛毗只有一女,名辛憲英,自小就聰慧非常。”
“喔,真的叫辛憲英嗎?”倉耀祖問道。
郭嘉瞥了倉耀祖一眼,無奈道:“嗯,主公可不要打她的注意啊,這小丫頭才只有五歲,和我家郭奕是天造地設的一對。”
“你們家郭奕都九歲了好吧,話說你這兒子生得夠早的啊。辛憲英要真是天資聰穎的話,我估計你兒子配不上人家,沒有共同語言啊。”倉耀祖吐槽道。
郭嘉反駁:“我家奕兒隨我,腦袋瓜絕對好使,就是還沒開竅罷了。”
倉耀祖也不糾結,換了個話題問道:“陳群在劉玄德那里我知道,趙儼和杜襲跑去哪里了?他們投效曹孟德了?”
“沒有,我記得趙儼、杜襲和繁欽南下去了荊州,怎么,主公在襄陽沒有碰到他們嗎?”郭嘉疑惑道。
倉耀祖回答道:“呃,沒有,我在襄陽接觸最多的是以王粲為主的那個有點文青的圈子,趙儼這一撥人一個也沒遇到。這樣,奉孝,你修書一封,趕緊把他們三個召開吧,我這里太缺人手了。”
郭嘉搖頭道:“趙儼趙伯然也是陽翟人,但我和他接觸不多,用主公的話來說就是,我比較宅,我要是寫這封信的話,說服力不高啊。
他們這撥人比較聽荀文若的,不如讓公達寫信給他們吧,公達也姓荀啊,或者辛佐治也行,佐治是潁川四大名士之首,嗯,他們的排行是辛、陳、杜、趙。”
倉耀祖笑道:“那看來這個辛佐治還得是非抓不可了啊,行,那咱們就把劉繇這個窩子一網打盡。”
“辛佐治脾氣比較直,他要是不投降呢?主公你打算怎么辦?”郭嘉先給倉耀祖打了個預防針。
“脾氣直和投不投降沒什么關系吧,投不投降只與忠心程度有關。辛毗要是不投降,我也不會殺他,更不會放人,我就慢慢磨,總能把他磨到沒脾氣。”倉耀祖眼里有笑意,他還真不是輕易殺人的人,除非那個人觸碰到了他的底線,確實該殺。
“磨?怎么磨?”郭嘉疑問道。
倉耀祖答道:“哈哈,比如他的所有財物我都要沒收,然后我只給他最基本的生活費用,我還要給他請一些保鏢,這些保鏢的錢他總得支付吧,我最多給他承擔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