倉耀祖王叡字通耀,瑯琊臨沂(今山東臨沂市)人。東漢大臣,臥冰求鯉的晉朝太保王祥的伯父。舉孝廉出身,累遷至荊州刺史。
不過劉繇還是把笮融、薛禮屯兵在秣陵城附近(應該占據有后世的石頭城要地),作為江岸防線后的第二線鞏固秣陵。。
劉繇對孫策的能力過于低估,且也沒做出正確判斷。江岸防線既然失守,就該招舊部退守牛渚,或者增調秣陵周圍的笮融薛禮鞏固屯糧之處。牛渚雖然險要,可是當利等險要口已經證明了擋不住孫策,牛渚又能有多保險呢?反觀孫策為了避免張英水軍的追擊,快速攻下牛渚大營,補充了營內的器械、糧草。曲阿之戰,基本是告一段落了。
牛渚大營是被周瑜周尚賺取的吧,劉繇對自己的防線過于自信,無奈周尚周瑜的背叛太突然。被孫策突破防線渡江后又沒能及時作出反應,導致一敗再敗。秣陵附近的笮融薛禮之后也被孫策擊破,劉繇自己只好逃往豫章。后期的貢獻就是斬殺了笮融這個惡賊。
突破江防,是孫策渡江平江東的關鍵所在。這里有兩個問題:其一,孫策渡江的部隊,一部分是孫策本軍的千余骨干,另一部分則是徐琨帶來的兵馬,還有一部分是一直在攻打渡口的孫賁、吳景所部,這支人馬兵力也不少,是不能忽略的。最關鍵的是周瑜帶來的船以及兩面夾擊。這些都隱去了。自此以后周尚無顏見人,政治生涯終結了。
按照當時的道德觀點,無辜背叛主人并給主人狠狠一擊,屬于被鄙視的人,因此,這一點是要隱晦的。看看《三國志卷七》,有四個人:張邈、呂布、臧洪、陳登,其實都是這種人物。不義之人。
就好比曹操在宛城被張繡背叛打敗一樣,劉繇的長江防線也很容易被背叛的周尚從內部攻破。只不過,曹操宛城慘敗后,很快就能恢復元氣再打過,而劉繇就只能跑路了。
劉勛有一位合作伙伴叫劉曄,是曹操身邊最重要的謀士之一。能跟劉曄混在一起的劉勛,本人絕不會很差。鄭寶是當地赫赫有名的割據武裝首領,一度曾是魯肅想要投奔的大人物。但劉勛親自出手把鄭寶給殺了,又騎著鄭寶的馬,來到鄭寶的軍營門前勸降。鄭寶的部屬們全部拜服在劉勛面前,擁戴他為新首領。
丹楊太守周尚,這個人不用多介紹。我就告訴大家一個事實,周尚有個侄子,叫周瑜。
許貢背景資料不詳,但在孫策除掉許貢以后,許貢的部屬并沒有樹倒猢猻散,反而一直處心積慮地替許貢報仇,最終成功暗殺了孫策。
而且被孫策委任繼續掌管丹陽郡的周尚及周瑜叔侄二人,也已經被袁術利用特權以自己的從弟袁胤替換回了壽春。
漢獻帝興平二年(公元195年),孫策借故脫離表術歸取江東之時,周瑜即由丹楊(今安徽宣城)其叔父處率兵迎策,幫助孫策渡江東下,擊敗當時的楊州...
周榮的兒子周景,也就是周瑜爸爸的伯父,以及周景的兒子周忠(即周瑜的堂叔),都是太尉。太尉是“三公”之一,最高軍事長官。周瑜的爸爸周異,官拜洛陽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