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術派他的弟弟袁胤取代周瑜的叔叔擔任丹陽太守,于是周瑜和他叔叔都回到了壽春。
周尚:生卒年月不可考,東漢末期廬江舒縣(今安徽廬江西南)人。三國名將周瑜從父(伯父存疑)。
建安元年攜周瑜返回壽春,次年袁術稱帝,因不看好袁術,故請出任丹陽太守,周瑜為旗下巢縣縣長。孫策起兵時,周瑜攜兵投靠孫策。195年了
三國志吳夫人傳》也記載:“袁術上景領丹楊太守,討故太守周昕,遂據其郡。孫策與孫河、呂范依景,合眾共討涇縣山賊祖郎,郎敗走。會為劉繇所迫,景復北依術,術以為督軍中郎將,與孫賁共討樊能、于麋于橫江,”
此后周瑜從丹陽以丹陽兵和船只、糧草接濟孫策,證明周瑜和周尚都在丹陽郡,并實際控制丹陽郡,
才有能力從丹陽郡調集兵力、船糧供應孫策。
孫策在周尚幫助下打跑劉繇之后,就安排周尚帶著周瑜還鎮丹陽。《三國志周瑜傳》記載:“劉繇
奔走,而策之眾已數萬矣。因謂瑜曰:‘吾以此眾取吳會平山越已足。卿還鎮丹楊。’瑜還。頃之,袁術遣從弟胤代尚為太守,而瑜與尚俱還壽春。”我們注意到這里孫策用了“還鎮”這個詞,表示的意思就是此前周尚就是鎮守丹陽的,此時還(回到)丹陽鎮守,也證明周尚此前是實任的丹陽太守,而非遙領,否則不會用“還”字,還用“鎮”字。
因此,根據以上4個方面的分析,可以認定:接替吳景的丹陽太守一定不能是袁術的人,而只能是揚州刺史劉繇,在武力趕走袁術的太守吳景后,新委派的自己的親信。而這個親信,就是周尚。周尚原本是劉繇的人。同時,周尚不可能是遙領太守,而是實際到任的。
劉繇只知道周尚是自己的親信部將,但是不知道其侄子周瑜與袁術的部下孫策是同年好友。所以才把丹陽郡交給周尚來鎮守。
周尚最后,必然是反戈一擊,倒向了孫策、袁術勢力,而攻打自己的老上級劉繇。而這個從中策反的人,一定是周瑜。
孫策率部離開壽春向歷陽前進的同時,有給在丹陽的周瑜送去了信函,其中的意思,自然是希望周瑜策反周尚,率兵來策應自己攻打長江渡口的作戰。
周瑜接到信后,應當是立即對其從父、丹陽太守周尚進行了策反說服工作(或者可能周瑜出發前就帶有這個使命),并很快取得了成功。周尚同意臨陣叛變劉繇,投靠孫策、袁術勢力。隨即,周瑜率領丹陽兵開到長江渡口附近,告訴了孫策這一大好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