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家比我還小幾歲,卻如此大氣,如此有魄力,跟這樣的人干大事,真是太爽了!
“劉總,如果我們決定收購它,最好找他們內部的人打聽一下,看它的真實情況如何,這樣有利于我們制定準確的收購價格。”陸偉迅速把思路調整到另一條軌道上。
這就對了,只有深入到內部,才會知道真實情況不是你猜想的那樣……劉威問:“你認識它里面的人么?”
陸偉皺眉回憶了一下道:“可能有辦法,我去問問朋友。”
陸偉走回了自己的辦公室,劉威坐在大班椅上等。
如果陸偉這邊找不到關系,他就去問徐寧慧,這妹紙交友甚廣,說不定會認識東洸市工貿企業協會的人。
大約過了二十分鐘,陸偉興奮地走進來。
“劉總,我問到了,這展覽果然是外強中干,沒看上去那么唬人。”
哈,我早知會是如此……劉威道:“哦,快坐下來細說。”
原來,陸偉找到一個朋友,那人認識一個人,就在東洸市工貿企業協會展覽部做招展,知道東洸名優產品博覽會的內部情況。
簡單地概括,就是這個協會想薅會員單位的羊毛,找了個辦展會的理由,要求會員單位踴躍參展,參展自然得交參展費,這樣協會就多了一筆外快。
這個協會有幾十萬家會員單位,其中不乏實力強勁的,對協會有所求,自然抹不下面子,不就給幾萬塊參展費,行,我訂一個展位吧。
所以這個展會就辦起來了,從大前年開始,到今年已經是第四屆,但沒什么實際效果。
觀眾也不是專業觀眾,大多數東洸市民,來逛展會純粹是想買便宜貨,協會方面為了多掙利潤,也不舍得花錢打廣告,所以來參觀的市民也不多,基本上屬于面子工程。
站在會員單位的角度,給協會面子,一次可以理解,兩次勉強說得過去,但總不能年年被薅羊毛吧,所以很多單位參加了一兩次就堅決不參加了,所以招展狀況每況愈下。
表面上是三個館,每個館一萬平方,號稱三萬平方,其實每個館都沒招滿,只有6000平方左右。
6000方是一個展會的生死線,估計到了明年每個館連這個面積都招不滿,這樣就進入了虧損的軌道,如果協會不想虧損,就只能把這個展停辦。
既然這個展會是會展部負責的,如果會展部經理也支持收購,暗中配合,那就事半功倍了……劉威沉吟片刻,道:
“既然這樣,我們不妨大膽些,直接約會展部經理出來談,他現在應該很有危機感,明年展會一停辦,他就失業了,我有辦法打動他。”
“我把他的電話要來,打電話給他?”
“不,讓他打電話給我們,這樣我們就主動了。”
誰先打電話給誰,這在心態上的位置有巨大不同,也直接影響商談的效果。
“他怎么會主動打電話給我們?”陸偉認同劉威的觀點,但猜不出他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