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艘懸掛米字旗的萬噸巨輪,駛入維多利亞港口,吳光耀帶領環球航運一行人陷入了狂歡中!
太壯觀了!
因為吳光耀要求對方進行了外觀上的清潔和涂裝,所以這些船,看起來竟然有七成新。
這下子港口的工作人員都吃驚了,這是哪個大洋行的半新船,這也太有實力了!
6艘貨輪載重量高達8萬噸,這個載重量絕不是華資商人可以擁有的!
然后,事實給了這些人一個大耳光子!
因為身著環球航運工作服的一群人,正在陷入狂歡,并準備接收貨輪!
船停穩后,接著就是驗收,然后港口處登記,納入環球航運旗下。
這其中有個小插曲,港府規定,所有船只進入港口必須進行年檢。
而每艘輪船從檢查到維修,通常為期兩周。
吳光耀向來喜歡精打細算,自然要在這上面縮短時間。
所以,每次環球航運的貨輪,到達港口之前,都會事先要求出售方或者環球航運方,對船只進行維護。
這樣一來,吳光耀就以經過了保養和維修為由,然后和港口負責人討價還價。
將年檢周期縮短到一半,比同行節約一周時間,等于多賺了錢。
這邊港口的工作人員,也都知道了這個情況,形成了一個慣例。
凡是環球航運的船只,他們都知道經過了保養和維護,只需安排停靠一周,進行簡單檢查即可。
環球航運一次性增加了6艘萬噸巨輪,很快像風一樣,刮向了整個港島。
不少報社早已經通過線人通知,來到維多利亞港口蹲守,好獲取第一手資料!
第二天,不少報紙就紛紛報道了此事.
“香港第一代船王——吳光耀”這是最夸張的新聞,出自《星島日報》,這家報社慣用的伎倆,就是標題黨。
“吳光耀和許愛周,誰是港島真正的船王?”這是出自《中外新報》的新聞,把吳光耀和許愛周的實力,進行了直白的對比。
董云浩正處于事業低谷期,自然不會和兩人相比!
還有很多報紙都掀起了這個話題,當然也包括吳光耀自己旗下的《東方日報》。
反正知道大家都會報道,沈寶興也直接加入了這個團隊。
茶肆里
有人說道:“單論載重量來說,吳光耀是當之無愧的‘港島船王’。環球航運的貨輪,多是萬噸巨輪,這不是許愛周的幾千噸散裝貨輪可比的。而且吳光耀背靠匯豐銀行這座大山,未來只會越來越拉開和許愛周的距離。”
有人反駁道:“非也!聽說環球航運的船買回來過后,就立馬租賃給東瀛商人,基本都是以低廉的價格,長租給東瀛客戶,所以說利潤極低;許愛周則不同,他經營的船,都開辟了自己的貿易航線,實行的單趟收費,利潤極高。所以,從利潤上來說,自然許愛周才是港島的當之無愧的‘船王’。”
一時間,爭論不止,議論不休。
這些話,難免傳到兩位當事人的耳朵。
許愛周笑著對友人說道:“經營的手法不同而已,何來的優劣之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