荃灣位于新界,古稱淺灣,據說是因該處海灣水淺而得名。
荃灣按照歷史走向,將會成為港島第一個新市鎮。
1898年,荃灣區約有人口三千人,但所屬村落已有家廟及祠堂,當地居民多以種植禾稻,菠蘿,蕃薯等。
二次大戰以前,荃灣區的發展仍是非常緩慢。
但在1950年初,PG拉鏈率先在荃灣德士古道附近投資,拿地150畝建造世界上最大的拉鏈工廠開始,大量的內地人士涌入荃灣,引入了資金,技術及廉價勞工開設工廠。
各種制造業在德士古道,楊屋道和柴灣角一帶開設起來。
來投資者絡繹不絕,很多人都是看到吳光耀在荃灣拿地檢查,然后緊隨其后。
因為靠近九龍,所以交通還算方便,;
電力方面,目前采用的是高空架設,不像九龍區和本島很多地方,都是海底電纜。
至于游玩方面,不說這個時代的人都是在忙碌,那有心情閑游;但荃灣也是有可玩的地方,漫步于鄰近沙灘,細聽浪濤聲,欣賞荃灣恬靜的一面。喜愛冒險的人士可選擇前往大帽山遠足,于山頂上俯瞰荃灣和九龍的迷人景色。
荃灣超級拉鏈工廠,經過一年零七個月的規劃和建設,終于完工并裝修完畢。
整個廠區一共6幢5層高的工業廠房、1幢研發樓和1幢行政樓。
工業廠房的每層使用面積接近5000平方,這樣算下來,一共是15萬平方的生產車間。
吳光耀攜夫人林月如來到荃灣拉鏈工廠,一眾高管隨行。
“吳總、林董,所有的機械都已經安裝完畢,并通過驗收,隨時可以開工。”王強開口說道。
PG拉鏈公司已經改制,按照西方的公司管理制度,吳光耀領總裁職務,林月如領董事職務,李炳和王強領副總裁職位。
雖然港島的歷史發展不是這樣的,但吳光耀來自后世,自然要率先做出改革,自不會遵守港島的陳規。
只要是先進的制度,吳光耀都會率先執行,那管他人議論。
就算吳光耀覺得‘老板’一詞,有點不上檔次,現在都有讓一眾管理適應西方制度,叫自己‘吳總’。
走進生產車間,各式各樣的自動拉鏈機械,整齊均勻的布局在廠房里。
首批自動拉鏈機械就達到了300臺,后續還有接近千臺的自動拉鏈機陸陸續續的將運到港島。
這些拉鏈機械并不全部是以前的一種款式,還有很多款式的自動拉鏈機,它們有的只生產特殊的拉鏈。
以前的拉鏈多用于服裝,一種自動拉鏈機就能解決所有;
現在拉鏈的用途增加了很多,箱包、帳篷、靴子、雨衣、車船罩等等,所以會開發很多特殊的自動拉鏈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