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有東京港,在后世一直是東瀛吞吐量最大的港口,而吳光耀也有一個貨柜碼頭。
當然,吳光耀還會繼續增加,要超過李超人的52個貨柜碼頭,起碼也得99個貨柜碼頭。
“星島一直是戰略要地,那邊的港口前途比港島還要好,所以環球航運接下來還有個任務,那就是去星島投資貨柜碼頭。正好星島總督是我們的老相識,相信能得到一定的支持。”吳光耀口中的星島總督叫柏立基,1952年至1955年任港島輔政司,吳光耀也和他打過交道。
當然,匯豐和他的關系最好,所以這事匯豐要出主力,畢竟他們也是環球航運的股東。
桑達士主動說道:“恩,我們大班和柏總督關系匪淺,我想這個沒有什么問題。只是貨柜碼頭投資巨大,回收成本緩慢,是不是應該先放放,主要發展航運。”
“你也知道,貨柜碼頭在港島和東京取得了成功,而且美國也開始了集裝箱運輸。這就說明這是趨勢,我們如果晚了一步,那未來付出的代價可就大多了。所以,星島的貨柜碼頭今年必須拿下;以后走星島到美利堅的航線,使用了集裝箱航運,可以省下大量的成本。”
桑達士再次妥協了,因為他很相信吳光耀!
與其說匯豐銀行投資的環球航運,還不如說匯豐銀行投資的是吳光耀這個人!
基本上,吳光耀所有的產業需要貸款,匯豐銀行都會答應!
因為匯豐銀行嘗到了太多的甜頭,這幾年已經拋開了另外兩家大銀行了。
..........
如今港島的地價,按照官地排賣價格算,較1949年低谷時,已經上漲了接近10倍。
一般的住宅用地達到了50港幣每平方尺,而酒店用地更是高達500港幣每平方尺(摘自香港地產百年)。
如此高昂的地價,自然沒有地產商敢像長江實業這樣開發大型住宅小區,一個都沒有;
哪怕是英資洋行,他們有大量的地,也沒不敢大規模開發。
畢竟按照歷史,要到60年代,美資美孚公司才開發了港島第一個大型住宅小區。
所以,除了長江實業敢開發大型樓盤,甚至大型商業體,其余地產商都是小打小鬧。
他們的規模也就十幢樓以下的樣子,占地面積也就幾萬平方尺,和長江實業的十幾萬平方尺相差太遠了!
港島的投資環境,比較受外面的影響,所以英資也不敢孤注一擲;
而華商根本沒有足夠的資金,去買上十萬平方尺的土地。
比如霍英棟,前幾年在內地差不多賺了一兩百萬美元,但是等他發展地產的時候,地價已經是35港幣每平方尺了,一副15萬平方尺的土地就要525萬港元,要啟動這個項目還得需要150萬港幣,哪怕是霍英棟有這個錢,也不敢這樣開發,所以還不如開發幾萬平方尺的土地。
所以,當長江實業開發了兩個大型住宅小區的時候,大家頭來了羨慕嫉妒的眼神。
他們不知道的是,在1956年,長江實業還要開發兩個大型住宅小區,到時候不知道該怎么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