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6年的新年剛過,吳光耀就打了一份申請,送到了港府;
那就是吳光耀要求在白加道(太平山頂段)購得土地,建造自己的物業。
此時的吳光耀名下擁有的物業和地皮已經多達七處,深水灣兩處,淺水灣兩處、銅鑼灣一處,石澳半島一處,以及老唐樓(本島上環),這七處只有深水灣79號和老唐樓是建好的物業,其余都只是地皮,暫未開發。
不過這點地皮和物業,根本不能滿足吳光耀的胃口,所以這次吳光耀打算在白加道購得一塊地皮,還有在半山區購得兩塊地皮。
反正現在自己有的是錢,影響力自然也足夠了,不怕那群洋人找麻煩!
此時的白家道全部是英籍人士居住,何東雖然宣稱是華人,但卻是名副其實的英籍。
吳光耀的報告,還是在港島英國人的圈子引起了悍然大波。
居住在太平山山頂的一些英國人,紛紛給港府施壓,言辭鑿鑿宣稱,這是英國人在港島最后一塊自留地,難道還要拱手讓出嗎?
可惜吳光耀也不是吃素的,自己的這份申請報告根本沒有隱瞞,而是不經意的泄露了出去,一時間港島的媒體紛紛報道,一副看好戲的樣子。
也就是說,全港島的民眾都知道了,吳光耀想住白加道,想住太平山頂!
“財神爺想住山頂,我看有點懸,那些英國人沒這么好說話的!”路人甲
“你這是說的什么話,以財神爺對港島的貢獻,住白加道綽綽有余!再說了,財神爺可是英王室冊封的男爵,那可是真正的貴族;就是倫敦那邊也是在拉攏,他港府還會不同意?”路人乙
“我認為港府絕對會同意的,現在全港島民眾都知道了;港府要是不同意,那他們所倡導的平等還有什么意義,這不是公然和華人撕破臉嗎?”路人丙
討論這件事的人,開始越來越多,成為了港島的一個熱門話題,這是吳光耀沒有想到的。
港府也開始感受到壓力,像總督、三司這些高層,絕對是支持吳光耀入住的,但是他們畢竟不是房屋署的主管部門,一般不會越權操作。
而房屋署這次受到了一群英籍人士的壓力,所以遲遲沒有決定!
“宜早不宜遲,叫房屋署的人趕緊批復同意,不要把事情鬧大。不過既然吳先生有錢,那么土地價格適當的高一點,也是理所當然,港府也算有了一筆收入。”總督葛亮洪知道,這事不能拖下去了,以免造成港島社會的華英對立,得不償失。
“是,我去房屋署告訴他們一聲!”助理說完,就轉身離開。
“媒體造勢,審時度勢,這位華商的翅膀已經硬了啊!”葛亮洪忍不住感嘆道。
葛亮洪認為自己的任期還有兩年,還是好好的結交一下這位華人的比較好;
畢竟港島的穩定重于一切,而這位華人已經在兩三年前就已經超越了何東,成為了港島華人領袖,其影響力已經超過了何東。
白加道位于太平山山頂頭段,霧線以下。
“吳先生,你看重了那一塊地皮?”一名房屋署的英籍官員討好的說道。
為什么說是討好,因為吳光耀塞錢了!
這個時代的港府英籍官員,貪污嚴重。
恩,就像......反正是非常的腐敗!
想想也是,別人可能就是抱著這個目的,來當這個官員的。
“恩,看中了!走,我帶你去劃線!”
吳光耀看重的這塊地,如果吳光耀沒有記錯的話,應該是后世的白加道31號;
后世的白加道31號有四幢別墅ABCD,其中AD號屋屬于大劉(塞關高爾夫那個)。
吳光耀自然是要把周邊的空地全部買下,一共21000平方尺。
當房屋署報出地價的時候,哪怕是以吳光耀的身價也咯噔了一下,心里的第一個念頭就是被當成肥羊宰了。
單價100港幣每平方尺,比九龍住宅地價高了2倍,吳光耀肉痛的支付了215萬港幣;
吳光耀本打算在半山區再購買兩塊地皮的想法,一下就消失掉了,還是等1958年的時候,再出手吧!
聽說那個時候地價和房價下跌70%,很適合抄底啊!
吳光耀前面的幾幅土地都是地價便宜的時候買的,單價在6港元每平方尺到20港元每平方尺,沒想到這次港府故意坑自己,讓吳光耀有苦說不出。
誰叫你折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