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港元就可以參加后面的抽獎,但是既然來了,怎么可能正好湊到三十港元呢!
所以,不少人真的是購物到最后,忘記來的初衷,購買的東西價值都不止三十港元;
不過也好,滿六十可以抽兩次,以次類推。
生意好到爆,用這五個字來形容大新和中華兩家百貨公司,再恰當不過;
一些柜臺上的貨物很快銷售一空,幸得提前準備,及時補充上去,不然不知道損失多少錢呢!
第二天開始,先施百貨也擠滿了人,很多人自然為的是搶購兩折商品;
不過先施的活動顯然落了下乘,一些后來的人沒有搶到兩折商品的人,罵罵咧咧顯得極不高興,認為先施是掛羊頭賣狗肉。
......
因為大新百貨和中華百貨的活動時間是11月5日到11月25日,讓先施和永安不得不延長活動時間,來抵擋這次風暴。
如此長的活動時間,一些中小百貨商同樣只得咬緊牙齒奉陪;
但這些中小百貨商因為沒有強大的實力,搞的活動盡是虛假騙人;
市民又不是傻子,進店很快就識別出來,到最后罵罵咧咧的空手走出店門。
活動持續到11月18日,社會風氣突變;
各報刊開始刊登商界、政界的權威人士的講話,他們紛紛指出這是一種惡性循環的競爭行為,破壞了港島零售業的結構,很容易形成大型集團的壟斷,不利于港島零售業的發展。
這種輿論很快發酵,一些有文化的市民也反應過來。
“如果倒下一片中小百貨商,那么以后就是大型百貨商壟斷港島的百貨業;他們今天給我們的讓利,以后一定會加幾倍倍賺回來。”
“是啊!壟斷企業的可怕,就是沒有競爭對手,想賺多少就能賺多少,根本無益顧客!”
........
在強大的輿論下,此次挑起事端的先施百貨率先偃旗息鼓,在11月20日停止了打折活動;
緊隨其后的是永安百貨,也在20日停止活動;
而大新百貨和中華百貨故意晚一天,在21日才停止活動。
可以說,此次的三家百貨公司都是勝利者,雖然付出了很大的代價,但是達到了一些壟斷的目的;
至少很長一段時間里,三家半壟斷港島的百貨業;
可能直到七十年代日資百貨來港,又是一個挑戰。
如果硬要在三家百貨當中挑選一個勝利者,那一定是百優集團;
道理很簡單,事實證明‘免費購物’比‘打折’出售,更有吸引力和魅力;
活動期間,大新百貨和中華百貨的總營業額,是先施加上永安的幾倍之多;
可以說,兩家這次是為他人作嫁衣裳!
還有,百優集團這次發出去的抽獎單據,一些擁有者因為是游客,已經回國,自然不能參加抽獎;一些人因為丟失,自然也不能參加抽獎。
所以,為百優集團這次省下了不少!
中簽的市民,‘免費購物’自然不是真的免費,只有三百港元的額度!
不過三百港元,已經相當于男性的一個半月工資了,也是非常幸運的一個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