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時的長江實業,股價只有12港幣,總市值不過5.8億港幣;
吳光耀沒有來的緊張了一下,不過很快又放松了;
怕什么,自己好歹有41.6%的股份,再加上岳父林有德、何顯、鐘子光三人的股份,起碼有46%;
沒有人可以無聲息的來收購這個公司!
哪怕只有30%的股份,吳光耀都有信心擊敗任何對手。
“幫我把長江實業的股份收購432萬股(總股本4800萬股),我要把自己的股份增持到51.6%。”
聽到吳光耀的話,劉禹拿起隨身帶的筆和本子,記錄了下來。
長江實業的股票,吳光耀本來持有的是3000萬股;
因為在股價26港幣左右的時候,套現了1000萬股,所以目前持有2000萬股;
現在用12港幣左右的價格,再接回432萬股,讓自己的持股達到51.6%。
一來一去,吳光耀凈賺了兩億!
這可是六十年代的股票市場,看來吳光耀領個‘股神’稱號沒有問題。
第二個公司的資料是怡和系的九龍倉,總股1億股,股價才僅僅4.2港元,總市值才4.2億港幣;
吳光耀看了忍不住馬上想給收購了,不過很快又放棄了;
此時的怡和,持有九龍倉的股份絕對不低于35%,顯然時機不到;
如果吳光耀的動作一旦暴露,怡和洋行能很快的就把股份增持的49%;
而且以后就會防備這吳光耀,那么吳光耀想得到的九龍倉就會遙遙無期,或者大出血購買。
顯然,吳光耀不會做這種傻事!
而這次動亂之后,怡和洋行就會徹底踐行‘賺錢在港島,投資在海外’的方針;
怡和洋行手中的九龍倉股份,他們就會在1971到1972年牛市的時候套現一部分;
等持他們持有20%以下的時候,那才是吳光耀的機會。
“九龍倉,在不打草驚蛇的情況下,匿名購買股份,最好不要超過8%,大股東(持股較多的人)那里也不要接觸,市場上慢慢的買,期限三年吧!”
劉禹這次沒有記錄,直接說道:“知道了老板,我會辦好這件事的。”
接著,吳光耀點評了每一個自己熟悉的藍籌股,都叫劉禹暗地收購一些股份。
“牛奶公司,這個公司可以,收購個8%......”
“匯豐銀行的股票也偏低,不過還是算了,我可不是價值投資.....”
“青州英坭(水泥公司),這個不錯,收購個8%........”
“和記洋行,也不錯,收購個8%.....”
“香港電燈公司,恩,也不錯,收購個6%....”
“置地公司,也收購個5%.....”
........
吳光耀越說越來勁,不過自己的5億港幣確實經花!
此時的港島上市公司,總市值不到200億港幣,吳光耀可以大肆的采購。
完了之后,吳光耀說道:“你記住,收購這些公司的股票,我們不需要太多的考慮成本,只需考慮隱蔽性,不能讓人知道什么。港島的股市一時半會恢復不了,我們可以慢慢來。”
劉禹此時對吳光耀已經佩服的五體投地了,沒想到老板做生意有一套,炒股還有一套;
不過很快又想明白了,老板對政治環境的大勢很敏感,自然也懂得了股市的大勢。
劉禹離開之后,吳光耀的嘴角微微上翹!
自己這次可給這些英資洋行埋好雷,就等著以后引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