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光耀太高估馬登家族和張玉良家族的胃口了,聽聞吳氏家族報價18億港幣購買聯邦大廈和國際大廈,會德豐立馬答應了下來;
期間沒有發生討價還價,可見吳光耀給價之高!
當然,吳光耀也不虧;
須知再過半年時間,這兩幢大廈的價格就可以升值到22億港幣以上。
話又說回來,吳光耀之所以給價18億港幣,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
在本月初,陳青松的佳寧集團以9.98億港幣的價格,收購置地的金門大廈;
這筆交易是世界單體建筑交易的最高紀錄,也徹底點燃了港島的地產炒買風潮;
所以,不給一個高的報價,會德豐也許會待價而沽!
聯邦大廈位于中環德輔道中71號,緊挨著香港會所大廈(吳氏擁有半數權益),和希爾頓酒店(和記黃埔資產,前世長江實業總部)隔了一條遮打道和遮打花園。
國際大廈位于中環紅棉道上,離前世的中銀大廈不遠,地理位置也相當好。
聯邦大廈
九龍倉置業正在和會德豐集團,簽訂物業買賣合同;
隨著吳光耀龍飛鳳舞在紙上簽下自己的大名,九龍倉置業再收獲兩幢中環大廈。
交易完成,約翰·馬登心情復雜的說道:“吳先生還真是鐘愛港島的商廈啊!”
約翰·馬登眼紅香港的地產業,但又擔心步怡和的后塵(1950年,大陸沒收怡和資產。)
不相信大陸政府,是馬登家族最后落敗的根本原因!
吳光耀笑著說道:“正常投資而已,在海外賺了不少錢,總得為資金找個出路!”
見張玉良在一旁沉默不語,吳光耀打趣道:“張氏家族果然低調,港島市民怎么也不會想到,港島還有個如此有財勢的家族!”
張玉良老臉一紅,連忙說道:“吳先生嚴重了,港島比我富裕的人不知凡幾,我怎么敢稱有財勢!”
在前世的1985年,李超人力壓船王包玉鋼,第一次被福布斯排行榜排名為亞洲華人首富,李家也成了香江第一家族。
但一次記者采訪,李超人卻公開表示,自己只是明面上的首富;
在香江,資產超過他的能超過一掌之數。
雖然這可能夸張了一點,但在香江,隱形富豪到處皆是,張玉良就是其中之一;
前世如果不是在1985年,會德豐大戰爆發,大部分港人怎么也想不到,原來四大英資洋行之一的會德豐,其最大股東居然是一個華人家族。
張家從20世紀初就已經在香江經商,靠著賣西藥起家,50年代開始涉足地產;
在1962年,張家第四子張玉良以家族資金在中區興建兩棟大廈——聯邦大廈與國際大廈。
在60年代,一個華人家族能在中環核心區域買下兩塊地皮,再以自己資金興建兩棟大廈;
其中的聯邦大廈更是當時(前世)的香江第一高樓,家族實力可見一斑;
船王包玉鋼估計在那一年也沒這個能力,說是當時的香江第一華人家族也不為過。
但這樣的家族,這種大投資,因為使用的是自己資金,當時的傳媒及普通百姓根本不知道他們的存在,行為之低調,讓人驚嘆。
后來張玉良連續將兩棟大廈售于馬登家族的聯邦地產換其股票,到了1970年,張玉良持有了超過77%的聯邦地產股份。
而在1970年至1972年,張家再次借殼上市,以聯邦地產、半山區梅道、花園臺等物業先后交換會德豐股份,最高峰時期張家持有會德豐股票高達40%,而明面上的會德豐持股家族馬登家族的股份還不足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