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底,吳光耀接受了《東方日報》記者的采訪。
記者:“吳先生,我能知道您為什么這次主動出來接受采訪嗎?”
吳光耀:“因為對最近的香港狀況,感到很痛心!我看到很多人擠到中介機構,將自己辛辛苦苦賺來的家產便宜賣掉;他們怎么也不會想到,再過幾年之后,他們大概率會在海外水土不服,再次重新回到香港;那么等待他們的是,高價買回現在賣出去的物業。”
記者:“您的意思是,香港的這次風波很快就會過去?”吳光耀:“不能說很快就會過去,畢竟中英談判的過程預計很艱難,求同存異是一件漫長的過程。由于部分人士急于要求看到香港問道的正式解決,所以才造成了這種社會的恐慌。其實大家大可不必如此擔心,我個人對兩國政府最近就保持香港的現狀所表示的關注和興趣,已經非常的滿意。
我個人傾向相信,華夏政府通過言談和行動上的重復強調,保持香港現在和1997年的實際地位;所以,我們大可不必為16年后的日子過分憂慮。
反之,我們應該思考可以做什么我們可以努力發展香港,同時反過來幫助香港對大陸提供發展上的便利,從而更能保證香港的前途。”
記者:“有人說會有‘戰爭’?”
吳光耀:“這個說法很可笑!”
記者:“這么說來,你很看好香港的未來了?”
吳光耀:“香港是世界投資回報率最高的城市,以十年投資計算,香港可以翻數倍,而國外才一倍;我想告訴大家的是,香港在1949年、1967年都有經歷過類似的事件,結果告訴我們,驚慌逃竄只能給我們帶來損失;反之,那些冷靜的人可以從中獲利。”
記者:“接下來,你會為香港做些什么呢?”
吳光耀:“我會加大投資力度,至于具體項目,大家可以拭目以待!”
記者:“謝謝您今天給我們帶來的好消息!”
吳光耀:“謝謝你給我這次機會!我最后還想說兩句日本人曾說過‘美國的今天,就是日本的明天’,今天我也想說一句‘美國的今天,也是香港的明天’;最后,我希望所有人都留下來建設香港,香港未來也定不會負你!”
一名中年男人熱淚盈眶的看著報刊,良久緩緩放下報紙,喃喃自語:
“雖然我去國外也能過得更好,但水土不服總是事實!如今的香港,已經成為了一個真正的家園和基地,能為我提供足夠的發展機會!”
“我要留下來!”
一時間,很多準備移民的富人和技術人紛紛停下手中的動作,反復推敲起吳光耀的采訪報道;
整個香港的大街小巷都在討論,大家對于走或者留開始猶豫不定。
重要的是,吳光耀的采訪一經擴散,股市立馬做出反應恒生指數當然漲幅10%,回到了880點;
地產方面雖然不像股票市場那么明顯,但中介交易所的地方,明顯少了很多人。
大家議論紛紛;
有人說道:“吳氏家族那么富有,富可敵國尚未逃離香港,我們還逃個什么!”
有人說道:“吳先生說的對,他對于這種危機非常有經驗,也從未預判失誤過;1949年、1967年,他的經歷就是最好的證明。”
有人說道:“是啊!當前只是因為恐慌而造成的市場混亂,如果現在出手物業,豈不是虧死了!”
吳光耀的一個采訪,通過東方傳媒各個媒體渠道傳播了整個香港,其影響力甚至比撒切爾的發言更管用,至少市民感到很誠懇!
采訪過后,吳光耀緊急約見了匯豐銀行的沈弼、渣打銀行利普斯、恒生銀行利國偉、光大銀行雷洪,來光大大廈會面。
光大大廈會議室里。
沈弼一臉愁容帶著幾許復雜,這段時間因為佳寧集團的事情,匯豐銀行上上下下可謂是不好過;
佳寧集團破產,匯豐銀行作為佳寧銀行最大的債權銀行,預計將產生大量的壞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