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君恭恭敬敬向老子施了一禮,說:“多謝先生及時趕至,解我秦國之難!”
又一嘆:“若不是先生,本王將鑄成大錯啊!”
老子保持微笑:“秦王無需多禮,不過......李耳還有一言,請秦王斟酌。”
秦君忙說:“先生請講。”
老子乃曰:“秦王乃一國之君,需懷有仁義道德之心。”
“要無為而治,以德化民。”
“不論朝中如何變化,切不可再掀起血雨腥風了。”
......
城樓之上。
尹喜倒吸了一口冷氣:“幾萬大軍,兵不血刃,就這么退了?”
彈指間勸退一軍!
這就是圣人嗎?
簡直都不敢置信啊......
但是下一刻。
尹喜就像突然想起來什么極其重要的事情似的,飛快下了城樓,往老子那個方向跑去,同時大呼:
“先生!先生留步!先生請留步!”
老子本來也要走,聽到身后的呼喚,便命牛兒頓了頓,待尹喜來了,只問:“關令何事?”
尹喜鄭重一拜,說道:“先生退去秦國數萬大軍,使函谷關免遭屠戮,使萬民免遭水火!”
“尹喜,代函谷關上下、大周百姓,謝先生之恩!”
老子聽說,抬了抬手,只說:“將軍快快請起,無需多禮。”
“天地之間,萬事萬物自有定數,秦軍退去,也自有其緣法,非我李耳一人之功。”
尹喜不住點頭,又說:“先生,您可是要西去了?可是先生如此大恩,我等尚未回報啊!”
李耳:“不必,不必,我只是途徑這里......”
話音未落。
“咚”的一聲!
尹喜已經是重重地跪拜下去:“先生,您若不答應我,我就在此地長跪不起!”
那執繩的年輕人看到了,出聲勸道:“將軍,何必如此呢?”
尹喜說:“先生大德,便是尹喜可以不謝,函谷關百姓豈能不謝?”
又說:“我自幼讀書,所見的有學識之士亦不少,唯先生這般賢德。”
“如不能聽講先生的大道之學,尹喜......平生抱憾!”
老子聽說,自思這是個傳播大道之學的機會。
——他主張無為,但素來對于想要求學問,向自己請教的人是尤其寬厚的。
是以,在這里耽擱幾日,似乎也是無妨......
......
尹喜一時勸住了老子,迎入官舍。
老子在函谷關居住,應尹喜之邀,開壇講道。
函谷關群眾聞說,也常來聽講。
每人講壇下之人,紛紛兮如海之潮。
沈堅也來聽講。
這以無為思想為主的大道之學,與那太清圣人的無為之道相似,卻區別很大,頗有青出于藍勝于藍之景象。
老子在函谷關居百日,尹喜以疾辭官,復迎老子歸樓觀本宅,齋戒問道。
老子感其精誠,收為記名弟子,傳他無為之方,修心養性之道。
而后不久,老子復請辭。
尹喜萬是不舍,甚至出言:
“老師一定要走,弟子也不好阻攔。”
“只是老師之學弟子得尚不過萬一,日后何以替老師傳揚這大道之學?”
“還望老師慈悲,授弟子以書簡,以承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