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大家樂呵一下,你接下來的日子也能寬松一點。
結婚、生子、過大壽,這些事情做酒席的初衷,其實都是互相幫助,是為了讓新婚夫妻的日子不那么艱難,為了讓新生孩子多一口吃的,為了讓過壽的人能高興一點。
只是后來日子稍微好一點之后,攀比心越重,反而變成了一種惡俗。
陳華今天上大梁,自然也是需要做酒席的,隊里面的人在下午的時候就開始自發的過來幫忙了。
陳華把做酒席的材料和煙酒全部交給王軍就沒有再管了。
王軍把煙搬到一張桌子旁邊,就拿著紙筆坐了下來,幫忙的人來了,就給一包煙,然后安排人家具體做什么,搬桌子板凳、上菜、燒火、做菜,反正都會安排的明明白白的。
送禮的人來了,同樣給一包煙,然后讓人家隨意找座位。
這時代的禮錢普通關系的人,看家庭條件,多則一塊,少則五毛。
而陳華的煙就是兩毛錢一包的,加上幫忙的人,還有老婆帶著孩子來吃一頓好的,基本上不會讓人家虧本。
當然,如果是自己親戚,禮金自然會多一些,一般一塊錢起步,多的可能有五塊,這是大人情。
人情不管大小,王軍都會記得清清楚楚,然后把禮錢和賬本一起交到陳華手中,這些人情以后陳華自己都是需要去還的。
吳書記以鄉里的名義隨了三十塊錢的禮金,帶來了二十多個人,基本上鄉里整套班子全部都帶來了。
陳華扯了扯嘴角,說道:“你要這樣送禮,以后你們之中誰辦酒席,我可不會回禮的啊。”
吳書記一揮手,大方道:“咱們不要你回禮,你把禮回給鄉里就好了,以后凡是鄉里有大事兒,就請你吃席。”
你個老王八蛋,這算盤打得真特么漂亮,私人能有多少大事兒,而一個鄉得有多少大事兒?
陳華怎么也沒有想到,置辦酒席這事兒,對于自己來說會提前十多年就變成了一種惡俗。
而且這種事情吧,你還不好多說什么,在外人看來也許還是一種榮幸,畢竟全鄉的干部都來給你送禮,這是多大的面子啊。
晚飯的時候,陳華和吳書記他們坐的一桌。
周鄉長主動敬酒后,說道:“去老區的人今天上午回來了,帶回來一萬多斤臘肉,之所以這次去這么久,主要是路程往里面多走了一天的時間。”
吳書記接口道:“這生意自然是可以做的,可是若距離越來越遠,周期只怕會越拉越長啊。”
陳華回敬了他們一杯,笑著問道:“你們覺得我自己可不可以組織人把布料賣去老區?”
吳書記幾人面面相視,不知道陳華為什么要這么問,難道是想撇開鄉里,自己單干了嗎?
陳華自顧自的繼續說道:“我之所以把布料交給你們處理,一來嘛是為了讓鄉里多一份收入,你們手里有了錢,老百姓的日子怎么也能好過一點。
這二來嘛,其實也是為了減少麻煩,錢這東西吧,它怎么也是掙不完的,做生意要懂得把利潤分享出去,這樣才能把生意越做越大,而不是想著把什么好處都自己吃盡。”
“你的意思是讓咱們把布料批發給老區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