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員,三二年奧運會唯一的一個運動員。”
程雯愣了一下,驚訝的問道:“三二年?他出現在這里做什么?誰找他來的?”
“前年我讓廖俊濤找的他,那時候他已經病入膏肓了,現在倒是看著精神了不少,總局這邊可能是希望讓他提振一些運動員們的士氣吧。”陳華笑道。
“能有用嗎?”
“應該是有的。”陳華嘆了口氣說道:“畢竟他當年的事跡比較傳奇。”
“他當年拿獎牌了?”
“并沒有,就連決賽都沒有進入,可那并不是他的錯,以他當年的短跑天賦,本來是有很大幾率拿到金牌的。
可惜他是北方人暈船,偏偏當年想要過去卻需要坐半個多月的船,過去之后就已經是比賽前夕了,根本沒有時間調整狀態,所以這次我們可以過去早一點。”
“說說,這個人的事跡怎么個傳奇法?”
“我華夏健兒,此次單刀赴會,萬里關山。
此刻國運艱難,望君奮勇向前,讓我后輩遠離這般苦難。
這是一九三二年的奧運前夕刊登在大公報上面的一篇文章。
那是我們華夏第一次參加奧運會,參賽者只有一個人,就是這個劉常春,當時的華夏炮火連天,根本就拿不出錢來,去的路費是私人捐贈的。
回來的路費則是那邊的華僑資助的,當年我們只是單純的站到奧運賽場上就已經拼盡了全力。
人數最多的國家啊,參賽者卻只有一個人,整支隊伍也只有六個人,其中兩個還是當地拉來湊數的華僑,讓隊伍看起來不至于那么單薄。
這一次是我們打開國門后的第一次參加奧運,兩次間隔已經過去了整整半個世紀,這一次我們必須得拿到金牌。”陳華肯定的說道。
程雯沉默了。
小陳程趁機問道:“爸爸,有沒有小孩子參加的比賽啊?我也很能跑的,如果讓我參加比賽,我肯定可以拿金牌。”
陳華懷里的小陳玄立馬跟著念叨道:“金牌、金牌,拿金牌。”
陳華俯身摸了摸小陳程的頭,笑道:“小孩子可沒有拿金牌的比賽,就算有,想要拿金牌也不是那么容易的,得需要專業的辛苦訓練才行。
比如,每天跑兩個小時,嗯,走路的時候都得鍛煉呼吸方法啊什么的。”
“啊,這么辛苦啊,那還是算了吧。”小陳程立馬打起了退堂鼓。
兩人回去后,毛子已經準備好了晚飯,陳華提了一下房子的事情,準備把這整套四合院全部過戶給程雯。
“我在市價上面再上浮百分之二十給你買。”
“哥這話是打我臉吶,原價就行,不過嫂子暫時可不能趕我走。”
“你們盡管用著吧,我也住不了這么大的地方,一個后院就足夠住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