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福搖了搖頭,笑著說道:“陛下,你可以多猜一點。”
“難道有一千五百斤?”周明笑著問道。
“陛下,你盡量多猜點。”徐福說道。
“不會有三千斤吧?”周明匪夷所思的問道。
“陛下,你猜少了。”徐福說道。
“有四千斤?”周明欣喜不已的問道。
“陛下,還是少了。”徐福說道。
“五千斤。”周明又道。
“依舊猜少了。”徐福說道。
“不會有一萬斤吧?”周明隨口問道。
“畝產不到一萬斤,但也差不多,加上玉米的產量,畝產足有一萬一千多斤。”徐福說道。
“土豆呢?”周明又問道。
“土豆畝產一萬多斤,加上土豆地里種的玉米,畝產一萬兩千多斤,陛下,這是鷹衛用飛鴿傳回來的信息。”徐福說完之后,把紙條遞了過去。
“涇河縣的奏章,到了沒有?”周明急不可耐的問道。
“奏章還在路上,涇河縣知縣陳峰,是吏部尚書曹大人的門生,按照慣例,陳峰寫的奏章,會先送到曹大人手里。”徐福說道。
“土豆、玉米、紅薯的產量,真實可靠嗎?”周明問道。
“鷹衛傳回來的消息,絕對真實可靠,那個陳知縣奏章上面的數據,就有些耐人尋味了。”徐福忍俊不已的說道。
“難道他還敢虛報產量?”周明怒道。
“陛下,他把土豆、玉米、紅薯的產量,都少報了一半左右。”徐福說道。
“這個陳知縣,太有意思了,先是勞動改造,然后弄了個肥皂廠,賺到的錢,轉手就分了,每個月還給朕送來幾萬兩銀子。”周明笑道。
“陛下,要不要敲打一下陳峰?”徐福問道。
“下官給上官送銀子,這事已成慣例,只要不收刮民脂民膏就行了。”周明說道。
幾天后,吏部尚書府,書房之中。
“曹虎曹豹,你們看看這個!”曹云松把手里的奏章丟了過去。
“大人,紅薯、土豆、玉米的產量,我們問了十幾個人,絕對不止這么一點。”曹豹說道。
“難道是涇河縣知縣陳峰,少報了一半?”曹云松呢喃道。
“大人,奏章上面說土豆、紅薯、玉米的產量,因地理環境、耕種方法的不同而變化,涇河縣的陳大人,會不會出于穩妥,才少報了一半的產量?”曹豹提醒道。
次日,大夏皇宮,朝堂之中。
“有事啟奏,無事退朝。”徐福大聲說道。
“陛下,大喜啊,涇河縣知縣陳峰……”左丞相劉守義說道。
“據朕所知,紅薯畝產接近一百石,土豆畝產超過一百石,玉米畝產二十石左右,為什么陳知縣的奏章上,只有實際產量的一半?”周明質問道。
“紅薯和土豆是什么,畝產竟然有一百石左右?”
“玉米又是什么?難道是像玉一般的大米?”
“世上怎么會有畝產這么高的糧食?”一個個文官武將忍不住竊竊私語。
“啟稟陛下,紅薯、土豆、玉米栽種環境,耕種方法不同,其產量有著很大的差異,微臣覺得,陳知縣是擔心沒有人相信,于是少報了三種糧食的產量。”曹云松站了出來。
“恭喜陛下,有紅薯、土豆、玉米,我大夏帝國,再也不會缺糧了。”劉守義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