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把車停在路邊,告訴他,這段路只有八米寬是我們的。
他一時沒有解讀明白,就見公路兩旁茂密的樹木里有綠色鐵絲網,鐵絲網上隔一段就會有一個監控器。
隔起來的鐵絲網兩旁長滿了花草樹木,若不仔細瞧著,還會以為藏在綠色植物里的鐵絲網是要輔助一些倒歪的樹木。
一些山槐的枝丫穿插在網眼里,這面兩棵,那面兩棵的長著。
這個季節正是槐花要開過季時,枝條上勉強的頂著些疏散的花珠,還在堅挺著花蕾,散發出誘人的香味。
鐵絲網兩邊一大片黃色夜來香開得嬌嫩,引來一群蝴蝶和蜜蜂翻躍鐵絲網,一會在這面的花朵上落下吸吮花露,一會又去那面跳個舞,不亦說乎。
天空的藍色在地上蒸氣里成了夢澤,沒有風,夏天是一個好季節,人們是不會輕易在心底生出悲壯的。
爸爸突然的嘆了口氣,指著這段路,搖搖頭,咽下一些話。
他們瞧了好一會兒花草,瞧那些蜜蜂勤懇忙碌著,瞧一只蝴蝶落在車窗上,爸爸才說話。
這道路兩旁的鐵絲網就是國界了,那幾只蝴蝶顯然是國際慣犯,不過看來它也不怕什么條規框框的,因為沒有哪條明文規定花和草的種子不能越國界,蟲和飛鳥也要辦護照的。
爸爸的風趣顯然是要逗他說話,他已經好一段時間沒有問他問題了。
見他還是趴在車窗上看外面的蝴蝶,以為他沒有聽懂,就又說一遍那是國界。
他抬起疑問的臉,爸爸說前面的雕塑會告訴他,這條路的故事。
其實,他聽到了,只是他沒有在課本里學到,只有這八米寬的道路是怎樣來的,是怎樣的一個歷史,衍變成怎樣一個風霜故事。
中國的文化史很長,及其奪目讓世人感嘆的是在衛星上也能看到的長城。
可這里經過了什么,這條狹窄的道路是經過了什么,剩下的又是什么,怎么會這么狹窄,讓人有種呼吸受阻的驚駭。
不遠處有一片平坦的地方,松柏挺著粗獷的樹干在風里挺立,有一個高約幾米的人像坐落在那。
那里已經有一些人圍觀,指指點點人像旁的石碑。
吳大澂,清朝人,是他背著土字碑向這里走了幾十里路,這樣才有了今天這塊狹小的地方。
我們的寸土寸金來之不易,要珍惜,要記住。
一個當地導游充滿激情的講著,看他那雙激情四溢的眼睛,就知道他很想把歷史在一次反演一遍。
他的激昂和氣勢讓圍觀的人都感到了氣憤,他和爸爸在一旁聽著,靜靜地向吳大澂敬了一個禮。
那時,他就想起了一句話,先憂后樂的百年哲言。
文人留的是文字,忠骨留的是精神,繁華盛世要的是思考還有捍衛國家。
他在心里給自己下了一個決心,做不成媽媽的小棉襖,那就做國家的小棉襖。
04,
曾安在零點的鐘聲剛響起第一聲就給家里人報了平安,他很小聲的問媽媽,收到紅包要做什么。
媽媽想也沒想的說,你快努力的給我帶回來個媳婦吧,我就把攢起來的紅包都給她的。
曾安真想說,他認識了一個女孩,說不定就能成為媽媽的小棉襖呢。
老連長前些日子還說,等他結婚了,就生一個小棉襖給媳婦。
曾安激活滿腦子的細胞也沒聽明白,為什么小棉襖那么吃香,都要小棉襖,誰給小棉襖遮風擋雨呀。
現在他是知道了,原來獨生子的老連長是想家了,想家里的媽媽沒人照顧。
曾安撥了號碼,等著老連長說話,好半天那頭才有聲音。
“哎,你這個小孩,吃餃子啦?”連長的聲音摻雜些歡快,應該是剛和家人拜完年的緣故。
“吃了,想知道你都好嗎?”他又聽到連長打了一個噴嚏,聽出來鼻音有些重。
這個噴嚏讓他的鼻子也一下酸了。
他知道,他若問他怎么啦,他肯定會說,風太大,迎風流淚的毛病又犯了。
他肯定又是在值班!因為他記得老連長說過的話,當一個好連長,就要先愛護自己的兵。
“哥,我這有棉襖,給你穿上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