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說水泥的內壁有些風化,同時這些鋼筋上邊也布滿了銹跡,但不得不說一句德國人的工程質量沒得說,幾十年過去,螺紋鋼的臺階沒有絲毫松動。
“外邊情況怎么樣?”梁恩一邊卸身上的安全繩,一邊向著在門外用強光手電搜索著的范猛詢問道。
“這應該是一個南北向的東西,南邊那個口應該是唯一一個口,不過已經被爆破堵住了,往北至少20m都是有鐵軌的隧道,看不見里面是什么?”
“那我們往北走——”梁恩立刻做出了決定,接著和范猛互相檢查好了對方身上的全封閉防化服,并放置好信號中繼器后一起向著北邊走去。
按照這條隧道的走向來看,這應該是一條溝通奧地利和德國之間的隧道。隧道里鐵軌和枕木都還在,有些地方有滲水,但量不大,整體看上去也很完整。
用手電筒將周圍照了一圈之后,梁恩發現隧道是個半成品,有些地方有鋼筋和混凝土加固的痕跡,但是大部分地方都只有光禿禿的巖石。
好在從只有薄薄一層灰的地面來看,整個隧道的質量不錯,短時間內沒有坍塌的可能,同時所有過于突出的巖石也明顯被人工鑿平了。
就在他們走出十幾米之后,突然看見隧道邊上的一個平面被特意地鏟平,上邊雕刻著一個頭戴王冠,胸口有盾徽的雙頭鷹圖案,下邊還寫著一行德文。
“軍用應急鐵路,奧匈帝國,1916。”很快,梁恩翻譯出了德文的內容。“看來這應該是一戰時期奧匈帝國修建的一座軍用鐵路隧道,應該是計劃通向德國的。”
這也就解釋了為什么隧道里的枕木是木頭的,因為這條鐵路修的太早了,而等到20世紀20年代左右,人們會用水泥作為隧道里鐵軌的枕木,以減少隧道中潮氣的侵蝕。
繼續向前,隧道開始微微向東邊彎曲并分出了好幾個岔道,在幾個岔道前看了看后,梁恩立刻決定先去最左邊的那條岔道看看,這次走出不到20m,隧道里就不再空空如也。
“列車車廂!”梁恩第一眼就認出了停在軌道上的貨車車廂,同時腦海中一下子蹦出了一系列有關于辣脆藏寶或者是黃金列車的故事。
看見車廂的第一時間,梁恩他們兩個同時拿出了金屬探測器開始探測周圍,防止有什么爆炸物或者陷阱存在在列車的周邊。
不過花了十分鐘探測以后,他們發現周圍什么玩意兒都沒有,這可能是當年德國人沒有裝,也可能是后來的美國人把那些東西清理干凈了。
考慮到這種密封的很長時間的地方不會有什么危險的生物,同時兩個人在搜索方面都受過專業的訓練,于是對表后約定半個小時后在剛才那間通風室內匯合,接著開始分頭搜索。
因為需要檢查是否有危險品存在,所以搜索的過程根本就快不起來,因此在半個小時匯合的時候,他們也只是對地下情況有了簡單的了解而已。
趁著換氧氣瓶的機會,范猛向梁恩說起了有關自己剛才發現的內容,綜合了范猛的描述和自己的發現以后,梁恩總算對這處地下建筑有了一個全面的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