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他們的前進,路邊的建筑也逐漸發生了變化,和之前遇到的那些已經投入運營的建筑不同,路邊的施工圍欄和堆成一堆的沙石建材證明了這里的建筑并沒有修建完成。這
也就是為什么梁恩會選擇冒險進入這一地區的原因,畢竟這種沒有建設完畢的地方更容易保存下一些東西,那些搜尋紀念物的家伙們一般不會在這種地方搜索。
對于那些希望從切爾諾貝利帶走紀念品的人來說,他們更傾向于前往那些之前就住人的市區搜索當年市民匆匆撤離時沒有帶走的東西,而不是把時間浪費在工地上。
“這座被稱作進步小區的住宅小區里面有六棟樓,原本計劃是在1986年6月中旬投入使用的,但是因為電站的事故,這個還有一個月左右的時間就能夠投入使用的小區永遠都迎接不來自己的住戶了——”
來到有著一個原子結構雕塑的路口時,梁恩向范猛和貞德兩個人說起了目標小區的歷史,同時帶著他們順著一條水泥路向著遠處一座落滿灰塵的混凝土大樓走了過去。
很快,他們就來到了一棟方方正正,有22層高的大樓門前,有意思的是,如果忽略掉高度問題的話,這棟大樓和他們之前探訪的那座安德烈.羅坦曾經居住過的那棟大樓幾乎一樣,無論是外部的布置還是大樓的樣子感覺就像一個模子里倒出來的。
樓的周圍環繞著高大的喬木,甚至還能夠看見鑄鐵的花壇圍欄和同樣鑄鐵的路燈桿,透著一種斯拉夫人特有的粗獷美感。
然而,這些并不精致的鑄鐵件早已銹蝕不堪,椅子上木質構件更是風化暴力后碎了一地,只有瘋長的植物攀附在灰暗的混凝土建筑上。
雖然周圍的一切都被積雪所覆蓋,但是透過積雪仍然能夠看出這些植物勃勃的生機與建筑物時間停滯般的幽森死寂形成的一種分外詭異的對比。
“這里應該就是3棟。”看著墻體上的水泥數字,貞德轉過頭看著梁恩,“但這里的房間那么多,我們難道要一棟棟找嗎?”
“當然不用。”梁恩露出了一個笑容,“如果我沒猜錯的話,這些東西應該和那位安德烈.羅坦所在的房間同一個單元的同一間房間。”
毫無疑問,這棟樓的電梯早都無法使用了,好在五樓并不算高,所以三個人只花了一點時間就來到了和之前那個房間一樣的503室門口。
他們剛一推門就發現了情況有些不對,因為門沒有上鎖,而進門之后三個人看見窗戶是碎的,房子里面則亂糟糟的,明顯有風吹雨打后的痕跡。
“這里面不像藏有什么東西。”貞德看著被風吹進房間的雪花和地上的水漬說道,“這里的環境實在不利于保存物品,我們會不會猜錯了?”
“應該不是。”梁恩搖了搖頭,“那個東西指向性非常明顯,所以不大可能只是一個惡作劇,不過——”
說到這里,梁恩突然停了下來,因為他意識到自己好像忽略了什么。
“不過什么?”貞德問道。
“那個東西可能并不在房間里——”梁恩之所以停下,是因為想到到藏東西的人是一個知識分子,那么對方藏東西的方法也很可能實是在模仿某些小說或者電影里面的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