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長不在意,陸小夕可不能不在意,記得劉成錦去拜訪老師的時候,都是很恭敬的。季冬寶正是頑皮的時候,她不想讓季冬寶以為讀書是一件隨隨便便的事。若是一開始就不禮遇老師,哪老師就會很難管教孩子。為此,陸小夕又跑了一次縣城,在書店打聽了讀書人拜師的規矩。
這不打聽不知道,一打聽,這里面門道還真是多,童子啟蒙的時候確實是有講究的,主要流程是:
一、正衣冠
正衣冠,并不單指學生穿戴整齊,而是在入學時,學生站立,由先生幫學生整理好衣冠。
二、行拜師禮
拜師禮并不是馬上就給老師行李,而是學生先要叩拜先師神位,須雙膝跪地,九叩首;然后才是拜先生,三叩首。
拜完先生,學生就要向先生贈送六禮束修。所謂六禮束脩,就是古代行拜師禮時,弟子贈與師父的六種禮物,分別是:
芹菜:寓意為勤奮好學,業精于勤。
蓮子:蓮子心苦,寓意苦心教育。
紅豆:寓意紅運高照。
紅棗:寓意早早高中。
桂圓:寓意功德圓滿。
干瘦肉條:以表達弟子心意。
(其中“束修”二字,在中國古代,也有人解釋為十條干肉。據《禮記·少儀》記載:“其以乘壺酒、束脩、一犬賜人。”鄭玄注:“束修,十脡脯也。”束修在春秋以前就存在了,《論語·述而》中已有“自行束修以上,吾未嘗無誨焉”。)
關于束修,后來有人覺得繁瑣,于是也根據情況,每月直接給先生錢財,不過,陸小夕覺得,第一次拜師,按古禮,正規些也無妨。
三、凈手凈心
行過拜師禮后,學生要依先生的要求,將手放到水盆中“凈手”。“凈手”也是有要求的,需正反各洗一次,然后擦干。洗手的寓意在于凈手凈心,去雜存精,希望能在日后的學習中專心致志、心無旁騖。
四、開筆禮
開筆是開學禮的最后一道程序,包括朱砂開智、擊鼓明智、描紅開筆等。
“朱砂開智”就是先生手持蘸有朱砂的毛筆,在學生眉心處點上一個紅痣。因為“痣”與“智”諧音,寓意著孩子從此開啟智慧,目明心亮,日后的學習能一點就通。
“擊鼓明智”來源于《學記》:“入學鼓篋(qiè),孫其業也”,意在通過擊鼓聲警示,引起學生對讀書的重視。
“描紅開筆”就是學生在先生的指導下,學寫人生的第一個字,這個字往往筆畫簡單,卻蘊含著深刻的含義。
知道了流程,陸小夕跑遍了集市,買齊了六禮,因為村長沒說一個月具體多少學費,買肉干的時候,陸小夕特意買了塊超大的。
買好六禮,陸小夕又重新給季冬寶買了套儒衫,還有學習需要的筆墨紙硯,和開禮時需要的朱砂,這些事,陸小夕曾經做過好多次,都輕車熟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