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回的戰斗顯然不是這樣,因為一輛輛突擊炮開上去的作用似乎只是布設一個掩體。
科萊因少校心里有些不滿,他不愿意看到自己的部下駕駛著突擊炮上去送死……他們中有些人甚至是戰斗經驗豐富的老兵,尤其是駕駛員。
不過科萊因少校明白,他無法改變什么,因為事實證明這種戰術是正確的,它成功的占領了敵人一道防線。
想了想,科萊因少校就對副官下令道:“組織防御,我們要讓那些突擊炮和士兵死得有價值!”
“是,少校!”
德軍的防御駕輕就熟,這幾乎已經程序化了。
程序化有其優點也有缺點。
優點就是每個士兵都知道該怎么做,他們甚至會自覺的將破綻補上。
比如他們知道在陣地前布設下地雷和鐵絲網,知道在哪些位置加強火力或是多加一個暗哨。
缺點就是這種程序化的規律很容易被敵人掌握。
科萊因少校為了能夠守住防線,他還做了些程序化之外的東西。
“把這幾個位置的坦克殘骸清理一下!”科萊因少校在地圖上畫了幾個圈。
“可是少校!”副官不解的說:“它們已經被炸毀了,不可能修復了!”
“我并沒有打算修復它們!”科萊因少校回答:“但是,我們可以將里面的尸體以及被燒毀的機槍清理出來,再裝上一挺新的機槍……”
副官聞言不由“哦”了一聲,這樣一來殘骸就被當作碉堡使用了。
這的確是個好方法,因為坦克殘骸大多是在防線后方,這意味著它通常都會在敵人的火箭筒射程之外。
另一方面,就是敵人以為那只是個坦克殘骸,所以在沖鋒時不會考慮這幾個火力點。
而這幾個火力點甚至是居高臨下正對著敵人的沖鋒面,只要有幾發照明彈配合,就能突然發力收割大批敵人的生命。
布署完這些后,科萊因少校認為這樣就萬無一失,德軍就只需要等到第二天天亮然后徹底占領馬馬耶夫崗就可以了。
科萊因少校沒想到的是,他的這些布置從頭到尾都沒有發揮作用。
如果說有發揮作用的話,那就是在對付俄軍佯攻的時候。
另一邊的舒爾卡、米哈依爾維奇在天黑后來到指揮部與巴維爾科夫上校見了一面。
“其它的話我就不說了!”巴維爾科夫說:“雖然你們打得很勇敢,出乎我意料之外的勇敢。但你們還是丟失了陣地!”
“不,上校!”舒爾卡回答:“最后一道防線還在我們手里,就意味我們沒有丟失陣地!”
“這有什么區別嗎?”巴維爾科夫上校反問道:“德國人的防御很嚴密,而且居高臨下,我們幾乎不可能從他們手里將陣地奪回來,就算現在是黑夜!”
“有區別,上校!”舒爾卡指著地圖上的第二道防線,說:“第二道防線是弧形的,兩翼大慨在山腰部位,我們可以從兩翼進攻繞到敵人的正斜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