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爾卡是在賭,賭德軍的本意并不是讓這些“虎式”駐防橋頭。
如果是的話,那就真像瓦西里說的那樣“有麻煩”了。
原因是德軍“虎式”坦克皮糙肉厚,再加上橋頭是制高點兩側一片空曠,蘇軍手里即便有火箭筒也很難靠近它并將其摧毀。
也就是說,此時德軍只要將那幾輛“虎式”在橋頭一擺,就可以組成一道鋼鐵防線,然后只需要少量步兵躲在坦克后利用坦克的火力和防護就能輕松守住橋頭。
毫無疑問,如果發生這種情況的話,蘇軍占領橋頭并將鐵路橋炸毀的目標馬上就破產。
但舒爾卡認為事實并非如此。
他認為那些“虎式”正準備通過鐵路橋。
既然是這樣,在德軍還沒意識到蘇軍的目標是占領橋頭時,德軍“虎式”的任務依舊是渡過鐵路橋。
于是,炮彈的狂轟濫炸或許會使這些驚弓之鳥做出錯誤的判斷和決定。
瓦西里動作很快,他一邊組織迫炮部隊馬上朝橋頭轟炸另一邊又讓炮兵觀察員與負責掩護的炮兵團聯系。
先讓迫炮部隊動手這個決定很明智,因為炮兵觀察員根本就不需要報坐標,炮彈爆炸的火光和濃煙就給察里察河北岸的炮兵團指示了位置。
幾分鐘后,一排排炮彈就呼嘯而至,然后在橋頭處“轟轟”的炸開。
德軍霎時就被炸懵了,或者也可以說是慌了手腳。
“虎式”坦克的指揮官是個叫瓦爾特的上尉。
此時德軍的“虎式”坦克乘員必定是優中選優……新型坦克,被寄予厚望,所以每名乘員都是從有豐富戰斗經驗中選出來的優秀士兵。
瓦爾特上尉也是如此,在成為“虎式”部隊的排長之前他曾是一名裝甲連連長,指揮著十幾輛坦克立下汗馬功勞。
按說他在戰場上應該能保持冷靜并分析敵我形勢并做出正確的選擇。
問題在于瓦爾特上尉指揮的坦克是“虎式”。
瓦爾特上尉現在還記得,他們被召回訓練使用“虎式”坦克時,教官第一節課就用不容置疑的語氣對他們說:“在此之前,如果你們還有在戰斗中因為各種原因,比如坦克被擊中、故障等原因有放棄坦克的想法的話,那么我現在要告訴你們,從現在起你們就要放棄這種想法了!因為你們將駕駛的‘六號’坦克,它絕對值得你們付出生命去保護它,直到最后,你們也要在坦克艙內將其引爆或是點燃!”
(注:“虎式”最初的編號是“六號”坦克)
這話有兩重意思:
一個是新型坦克極其金貴,不到最后一刻甚至就算到了最后一刻也不能放棄。
另一個則是因為它有許多秘密,不能在戰斗中被敵人完整的繳獲。
這些話并沒有什么問題,但它卻會給瓦爾特上尉一種無形的壓力……
如果瓦爾特上尉此時駕駛的是“三號”、“四號”坦克的話,那么他會毫不猶豫的命令部隊做好戰斗準備甚至帶著步兵沖向敵人。
但他現在指揮的卻是“六號”,全軍都沒有幾輛的“六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