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爾特上尉的第一反應就是:保護好這些坦克,不能讓它們出事。
同時,瓦爾特上尉還知道這種“六號”坦克動不動就會故障……敵人的迫擊炮炮彈就算直接命中坦克也無法對其造成傷害,但其震動卻有可能使它發生故障,比如炮塔無法旋轉等問題。
因此,瓦爾特上尉馬上通過步話機下令:“抓緊時間過河!重復,抓緊時間過河!”
另一邊的喬納斯少將卻并不這么認為,他是做出相反的判斷。
甚至當副官告訴喬納斯少將俄國人炮襲橋頭陣地時,喬納斯少將馬上就意識到自己上當了。
“不不……”喬納斯少將拿著情報說:“這不對勁,他們的目標不是炮兵!”
“不是炮兵?”
“是的!”喬納斯少將說:“他們的目標是鐵路橋,鐵路橋……馬上命令炮兵停下來做好戰斗準備,命令橋頭部隊原地駐防,一定要守住,把警衛連派上去增援他們……”
但喬納斯少將終歸還是慢了一步。
這是由于情報需要轉到師部由喬納斯做出判斷然后再下達命令,同時德國步兵接到命令后又需要與坦克部隊聯系,就是這中轉的時間,瓦爾特上尉已經指揮著幾輛“虎式”接二連三的開上了鐵路橋。
“將軍命令你們回來!”前線指揮官維斯上尉聯系上了瓦爾特:“你們應該和我們一起防守橋頭陣地!”
“我不認為這是個好主意!”瓦爾特上尉想也不想就回答。
這的確不是個好主意。
為了躲避炮彈,瓦爾特已經冒險命令四輛“虎式”全都開上了鐵路橋……鐵路橋面積較小,同時頂部還有鋼梁,雖然比較稀疏但還是一定的防炮作用。
“虎式”只要沿著鐵路橋不發生故障開到對面就基本安全了。
但是現在,他們卻讓“虎式”返回!
這意味著發生故障并被堵在橋上的概率大得多。
“聽著!”維斯上尉說:“這是命令,敵人的目標是橋頭陣地,敵人打算占領這里然后炸毀鐵路橋,你知道這意味著什么嗎?”
這時瓦爾特才意識到自己上當了,或者說懷疑自己上當了。
如果敵人的目標真像維斯上尉說的那樣,是占領橋頭并將鐵路橋炸毀,那么坦克從一開始就不應該開上鐵路橋。
也就是說,剛才俄國人轟炸的目的其實就是為了把他們逼走。
此時的瓦爾特有種騎虎難下的感覺,在鐵路橋上進也不是退也不行。
想了想,瓦爾特就下令道:“9號、10號車繼續前進,6號、7號車,返回橋頭陣地!”
這就是德軍指揮官的素質,他們通常不會呆板的執行上級的命令。
比如現在,瓦爾特應該命令四輛坦克全部返回。
但考慮到四輛坦克全部返回很難成功甚至會將鐵路橋堵死,于是兩輛繼續前進另兩輛返回增援才是最好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