戈利科夫和舒爾卡對望一眼,然后就先后從作為指揮部的地下室鉆了出去舉起望遠鏡觀察。
其實不用望遠鏡也能看得到,黑壓壓的一片戰機和轟炸機往伏爾加河東岸飛去,然后東岸就是一片爆炸聲和斯圖卡俯沖的尖嘯聲。
“怎么回事?”戈利科夫說:“他們把轟炸重點放在了東岸!”
“而且戰機明顯增多了!”舒爾卡有些擔憂的說。
戈利科夫倒是沒查察到這一點,被舒爾卡一說才點頭道:“他們得到了增援,而且改變了戰術!”
“或許……”舒爾卡說:“他們知道無法封鎖伏爾加河,于是就加大了東岸的打擊!”
果然,不一會兒通訊員就報告道:“方面軍指揮部電報,敵人空軍轟炸東岸交通線、港口以及軍事設施!”
戈利科夫皺了皺眉頭,然后問舒爾卡:“你認為德國人這么做會對我們造成多大的影響?”
“我不知道!”舒爾卡回答:“如果他們有足夠的戰機的話……”
這的確是一個很好的戰術。
雖然這看起來比直接封鎖伏爾加河要困難得多……嚴格來說,伏爾加河只有30公里的河段需要封鎖,而東岸則是一片廣闊的大陸,需要轟炸的交通線和軍事設施不計其數。
然而,首先是德軍打了蘇軍一個措手不及。
在此之前德軍戰機、轟炸機總是集中轟炸斯大林格勒,對伏爾加河以東頂多就是派出幾架偵察機偵察一番。
這是因為德軍暫時沒有進攻東岸的想法,只要拿下斯大林格勒就能劃河而治并控制住交通要道,把寶貴的空軍投入到東岸那就是一種浪費。
另一方面,則是因為蘇軍空軍在東岸還有些實力……應該說是僅存不多的戰機布署在東岸,這讓德軍也不敢輕舉妄動。
于是,蘇軍就將絕大多數的防空火力全都布署在伏爾加河上:或者布署在中間的沙洲或者布署在兩岸。
可是現在,德空軍突然進入東岸腹地轟炸,蘇軍毫無準備的情況下根本就沒時間將防空火力往回調。
甚至這時的蘇軍還面臨一個尷尬的問題:這是否是德軍的調虎離山計?將防空火力回調的話,德軍是否又會轉而封鎖伏爾加河?!
另一方面,就是東岸雖然都是更容易補給的陸地軍事設施很多,但這也同時意味著其漏洞多。
比如鐵路和公路,它們相比起伏爾加河上的浮橋、兩棲登陸船以及運輸通道來說都是固定的:浮橋等可以隨時改變位置,而鐵路和公路就在那,甚至還有些交通樞紐一被炸斷就會影響許多線路的運輸。
如果能迫使東岸補給都捉襟見肘,那么他們當然不會有更多的補給運往斯大林格勒。
接著,舒爾卡和戈利科夫很快就意識到這只是他們要面臨的問題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