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舒爾卡以為進攻還需要兩、三天,因為從其它部隊來看他們還沒準備好,有些部隊甚至連汽車都沒有配齊……作為進攻主力的機械化部隊沒有汽車可是大問題。
原因很簡單,沒有汽車就代表著必須有一部份人步行,于是一支部隊就會硬生生的被分成幾個部份導致戰斗力大減。
但當天晚上舒爾卡就收到了戰斗命令。
凌晨一點,安德里安卡將睡得正香的舒爾卡拍醒,說:“命令來了,進攻時間是凌晨七點!”
接著安德里安卡就遞上一份電報。
舒爾卡一翻身從床上坐了起來接過電報借著手電筒的光線看了看,在走向指揮部時又發現外面下著小雨……這讓舒爾卡皺了皺眉頭。
小雨必然會產生大霧,這雖說有助于隱藏,但同樣也會使進攻部隊看不到目標……
確切的說,雨霧對羅馬尼亞軍更有利。
原因是蘇軍是進攻方,而且還是渡河進攻,河面一片平坦無處可藏,就算有雨霧也一樣能在很遠的距離被發現,雖然只是一個黑影。
當然,黑影已經足夠了,開槍將目標擊斃并不需要看清眼睛鼻子或是認出對方是誰。
而羅馬尼亞軍卻是藏身在戰壕中,雨霧一遮那基本是沒有半點蹤跡,就算他們開槍也無法發現其位置。
也就是說,蘇軍進攻部隊基本處于盲打狀態,除非能沖到敵人面前。
很明顯,蘇軍在制定作戰計劃的時候沒有將天氣問題考慮進去,或者說是氣象局給出了錯誤的答案……這時期的天氣預報不準才是正常的。
舒爾卡往地圖前一站,安德里安卡就根據電報介紹道:“五小時后隱蔽行軍至頓河11號位置,七點準時發起渡河作戰,我們旅的目標是京古塔!”
京古塔是主攻城市普洛多維托耶北面的一個小鎮,用一個獨立旅去進攻這個小鎮的確有它的道理,因為在它附近有京古塔車站和74公里車站,一個鐵路和公路交通樞紐。
只要拿下這里,就可以切斷斯大林格勒與羅馬尼亞軍隊之間的聯系,同時掩護進攻主力的側翼。
“我們團的主要目標是74公里車站!”安德里安卡說:“115團的任務是京古塔車站!”
“115團搶到了主攻任務!”米哈依爾維奇說。
這是勿庸置疑的,因為京古塔車站是個大站,好幾條鐵路都需要在那中轉,而74公里車站只是一個會讓站,控制它只能控制一部份路線。
“沒問題!”舒爾卡說:“這很理想!”
蘇軍有搶任務的傳統,也就是搶到主攻任務是一種榮耀。
這很正常,因為部隊是行軍打仗的,被用在刀刃上就會被認為是好鋼,同時在主攻方向也有更多的功勞。
舒爾卡猜想,這可能是旅長格拉西洛夫的主意……行軍作戰是由他指揮的,他可不會像政委那樣偏向第82團。
不過這也正合舒爾卡之意,他才不愿意去搶什么功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