曼施坦因一直沒有向希特勒報告,直到部隊在幾小時退到了米洛韋防線。
這并不是曼施坦因沒有報告的時間,事實上他在汽車上從卡拉奇撤出的時候隨時都可以向希特勒報告。
但曼施坦因卻沒有這么做,他有意讓指揮變得很繁忙,也就是不斷的與撤出的部隊聯系,然后指揮他們怎么斷后接著按步驟有序的撤退。
說實話這些也很有必要,因為指揮一支部隊進攻容易,指揮一支部隊撤退卻十分困難。
問題在于蘇軍沒有大規模的追擊。
蘇軍不適合大規模追擊,原因是卡拉奇內還有許多德軍殘敵沒有肅清,同時第51集團軍后續兵力也沒能趕上來,更重要的是天色已經亮了制空權隨時都會回到德軍手中,如果第51集團軍因為追擊而亂了陣腳被曼施坦因一個反攻又重新丟了卡拉奇,那么就是為了撿芝蔴而丟了西瓜了。
因此,曼施坦因的指揮其實很輕松,只是他裝作很緊張而已。
不過當然,曼施坦因這么做是有原因的。
當德軍就要撤到米洛韋防線的時候,曼施坦因給希特勒發電報:“尊敬的元首,我很遺憾告訴您,敵人已經突破了我軍卡拉奇防線,我軍不得已只能撤往米洛韋!”
此時的希特勒正在他的房間內休息,秘書拿著電報緊急敲開了他的門。
不一會兒身穿軍裝的希特勒就打開了門,因為關心卡拉奇的戰局,他沒有換上睡衣睡覺……這是希特勒的性格之一,他認為自己有必要在部下和將軍面前保持自己風度,雖然這是在碉堡中。
希特勒接過電報掃了一眼,然后馬上就快步走向指揮部,人還沒到聲音就到了:“什么時候的事?現在是什么情況?他們退到哪里了?”
“就要到米洛韋防線了,元首閣下!”參謀回答。
希特勒吃驚地轉過頭,腳步也隨之停下,然后問:“為什么我們現在才知道?”
“一切發生得太突然了!”參謀回答:“曼施坦因元帥一直在努力改變這種狀況,但還是無法挽回!”
希特勒恨得直咬牙,但卻拿曼施坦因一點辦法都沒有。
曼施坦因很了解希特勒,如果在卡拉奇就將戰況向希特勒報告的話,那么希特勒的命令必然會是:“不準后退一步!原地堅守,我馬上給你們派出援兵,只要天色一亮,我們就可以在空軍的掩護下發起反攻重新奪回卡拉奇!”
到時曼施坦因該怎么回答呢?
服從命令吧……曼施坦因知道那將是死路一條。
因為德軍的弱點不僅僅是卡拉奇,米洛韋也是。
米洛韋和卡拉奇兩者只能二選一,沒有兩全其美的可能。
如果像元首說的那樣將援兵抽調至卡拉奇,那么蘇軍勢必會尋求在米洛韋方向的突破,到時就將會是卡拉奇的兵力也被包圍。
不服從命令吧,那就是公然抗命,到時希特勒下不了臺當然會處分曼施坦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