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爾斯上校倒沒有萊納斯中將那么樂觀,他認為敵人的這次進攻會對布圖爾村造成相當的威脅。
這不僅是因為尼爾斯上校長期在一線作戰培養出的對戰場的敏感,更因為他知道這場戰役是由誰指揮。
“這個蠢貨!”尼爾斯上校在關掉通訊器時就抱怨了聲:“他不知道‘突圍英雄’正在指揮這支部隊,而那個家伙已經給我們太多的‘驚喜’了!”
的確有過許多“驚喜”,遠的不說,就在剛剛他還讓德國名將曼施坦因進退失據,所有人都看得出此時的頓河集團軍正處在麻煩中。
“我們要進攻哪一隊呢,上校?”副官在通訊器中詢問。
想了想,尼爾斯上校就下令道:“不是哪一隊,科林,是所有的!”
“你是說我們也要分成三隊迎戰?”副官有些意外:“可我們只有二十架飛機!”
“是的!”尼爾斯上校說:“所以我們要快,明白嗎?用最快的速度把你們看到的每一架敵機都打下來,別讓任何一架飛機靠近布圖爾村!”
“是,上校!”副官應了聲,馬上就將隊伍分成了三隊分別從三個方向迎戰。
這幾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尤其是在夜間……夜間作戰很考驗飛行員的視力,因為他們必須借著一點月光或是星光觀察敵機的位置,甚至還要能從外輪廓分辯出是敵是友。
并且這樣的戰斗還需要時間,因為他們無法像白天一樣突然從云層中高速俯沖下來朝敵人發起進攻……黑夜中他們甚至不知道敵人在哪里,從云層中高速俯沖下來的結果,很可能就是一頭撞向敵機。
所以,夜間作戰的戰術通常是保持與敵機差不多的速度,確切的說是快一些的速度,跟上,然后將其擊落。
有些夜間戰機則干脆將機槍裝在機頭并斜向上,飛行員操控著戰機到目標后下方開火自下而上的將目標擊落……這么做是因為夜戰中通常是自下而上以星空為背景更容易確定目標的位置。
因此,尼爾斯上校的命令,將二十架飛機分成三個部份迎戰敵機,并在短時間內將那六十個目標全部擊毀……這已經超出了德軍飛行員的能力范圍,就算敵人不還手也不改變航向,當作靶機讓德軍飛行員打也辦不到。
不過尼爾斯上校的目的,也并不是真的就要完成任務。
作為一名有經驗的指揮官,他當然知道這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尼爾斯上校這么做是另有打算,他希望能用這種方式營造一種氣氛,就是德空軍有能力將每一隊敵機都攔截住的氣氛,然后嚇住俄軍飛行員讓他們“知難而退”。
尼爾斯上校的這種想法是對的,這實際上就是一種心理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