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薩拉耶夫有些疑惑:“他們難道不是將同樣的兵力投入戰場嗎?我們已經習慣這樣的編制了!”
“這樣的編制如果是對付國內游擊隊和其它任務沒有問題!”舒爾卡說:“但如果對付的是敵人,您知道的……步兵通常都是以團為單位分配任務,另外還有提供補給、運輸時安排汽車、火車車廂等等,如果NKVD的編制與步兵編制不同,直接的后果就是造成混亂或是誤會,這往往會造成嚴重的后果!”
薩拉耶夫恍然大悟的點了點頭,說道:“你說的對,舒爾卡同志!我們的確碰到過類似的問題,不過我們很快就解決了。比如,上級分配了一段過長的防線讓我們中的一個團防守,我們不得不派上去兩個團!”
原因很簡單,NKVD的兩個團大約才普通步兵一個團的兵力,更何況NKVD部隊的戰斗力還不強。
“我不認為您解決了問題,薩拉耶夫同志!”舒爾卡說。
“什么意思?”
“我的意思是,一段過長的防線并不是簡單的派上兩個團抵上一個團的任務就可以解決的!”舒爾卡解釋道:“如果按普通步兵的編制,一個團能駐防的防線就意味著他們只有一個指揮部,這道防線在一個指揮部的統一指揮下,整個團的兵力我是說步、炮、坦之間可以做到較好的協同。但如果是由NKVD部隊的兩個團駐防……雖然兵力是一樣的甚至比普通步兵團兵力還多,但他們卻不可避免的出現了團與團之間指揮協同上的問題,駐防邊界的問題、兵種協同的問題等等!”
薩拉耶夫已經吃驚得半張著嘴合不攏了,很明顯,這些問題在戰場上曾經出現過,只不過被薩拉耶夫等人當作是戰場經驗不足、訓練不足等原因而輕易忽略。
戰場上的事就是這樣,確切的說很多事都是這樣,有句話叫“外行看熱鬧”,NKVD部隊對付游擊隊或許是內行,但在前線作戰卻是外行。
因為他們是外行,同時又不屑與普通部隊交流,于是出現問題后往往就會被他們找到其它方面的解釋而不知道自己錯在哪于是就不知道改革。
一個團指揮部指揮兩千多人作戰,這符合這時代的裝備及戰術。
確切的說是這時代通訊設備、戰術、裝備等因素決定下的最佳選擇……如果是現代,因為通訊設備高度發達、火力全方位提高,合成營的模式就成為可能。
而NKVD卻拋棄這個“最佳選擇”,另一方面通訊設備、裝備等又沒有提高,于是當然會出現許多問題。
“但是……”想了想薩拉耶夫又問道:“我們除了在前線作戰外還需要執行其它任務。比如,我們現在在米洛韋的任務就是肅清敵對勢力,就像你說的,舒爾卡同志,這種大編制似乎不適合執行這些任務!”
“的確是!”舒爾卡回答:“但是薩拉耶夫同志,我們在米洛韋執行的這些安全任務無論是在強度還是危險性上都遠不如戰場上的戰斗,我不認為我們要為了適應安全任務而拋棄戰場準則!”
薩拉耶夫點了點頭表示同意。
舒爾卡說的有道理,因為在戰場上是要死人的,而且會死很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