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葉將她的想法如數成列了出來,原來她是想這樣操作:
在準備硬件的同時,松苗將現有的繪本在少兒版發行。并且給這些機構免費閱讀碼,用這些專用碼,他們就可以開始他們的讀書俱樂部。
初期林葉打算從松苗抽出幾個志愿者,指導那些老師,護工們。教他們如何將“讀書”一事,變成繪聲繪色,有互動,有意思的活動。
然后她打算公開征文,要求是橫版繪本,并且適合10歲以下兒童最好是有互動環節,松苗會和好的作者簽約,增加繪本書庫儲存量。
“為什么是橫版?”穆林打斷她。
“因為投影儀是橫向的畫面。”
“原來是這樣!”他讓林葉繼續說下去。
這些繪本,松苗會同時以付費方式公開訂閱。這樣也能保證作家們的收入,提高積極性。網絡兒童繪本目前是冷門,知道和使用的家長并不多。
所以宣傳要搞大!而且要用松苗基金會的名義,借用銷售募捐的方式。每一本書在購買過程中,一部分的資金會作為基金會慈善資金使用。
也就是說,凡是注冊購買松苗少兒版里的繪本的顧客,在沒有多花錢的情況下,實現了幫助弱勢兒童的愛心事業。
她希望通過這樣的方式,達到全民參與慈善的舉動。這無疑在側面對松苗的社會形象也是大有幫助的。
與此同時,松苗也可以打開少兒讀物的網絡先驅,讓那些家長們進入到購買網絡書的行列里來。網絡書不用收拾,家長們得到好處,肯定會繼續跟買!
至于這些資金,林葉覺得可以用來舉辦小活動,聘請一些有心從事慈善兼職的小老師。還可以購買畫畫,寫字需要的工具,讓小朋友們在讀書的同時,自己也參加創作。
如果這些操作順利,那下一步可以開一個公益版面,將這些小朋友的創作以展覽相冊的方式發放在松苗少兒版平臺上。
點贊到一定數量的作品,松苗會將它們印刷在兒童雜志上。這些創作的兒童作者,就可以得到一筆稿費。
但是稿費會變成銀行戶頭基金存在松苗基金會相對的戶名下。等到這些孩子18歲成年,就會成為他們踏出社會的第一桶金。
“為什么不直接給他們買東西用呢?”穆林疑惑。
“小孩子拿了錢,基本都是誰在使用?”
“家長唄!”
“那這些沒有家長的小朋友呢?”
“基金會的人?”
“是的!我們這樣做可以杜絕基金會將他們的盈利用到別的地方,而不是成為他們自己本人的成果!”
“你是說,這樣他們就不會成為慈善機構為自己攔錢的工具了,是嗎?”
“是的。現在國內慈善機構體系和法規并不完善。我們必須做到點上!如果松苗的舉動變成了利用小朋友,那就失去了初衷!”
“你想得真仔細!那如果有身體不好的小朋友,沒有等到18歲的那天呢?”
“等待長大,等待享受自己努力所得,本來就給了他們一種希望!一種要努力活到那一天的希望!
“如果不能,那我希望他們能立遺囑!”
“讓小朋友立遺囑?”
“是的,父母或監護人到場,松苗會請律師,讓小朋友自己決定怎么使用他們的財產。這是一種尊重!
“也是告訴他們的監護人,這是他們的財產,如果他們不留給你,你就無權支配!別想利用這些重病孩子的最后時光為自己攔錢!
“當然,還有一點就是,這也給了這些小朋友提前享受了支配權。這一權利往往是成年人的專屬,而這些重病的小朋友,可能等不到實行這一權利的那一天。
“有的人會覺得人生沒有盼頭,只是在醫院的病房里度過短暫的一生。沒有做過什么實事,也沒有未來可言!為什么要努力去創作,去學習呢?
“但若是讓他們自由支配自己的所得,他們便對自己的價值有了認知,讓他們現在就有了人生的目標。不管這個目標是五年,十年,還是三個月,五個月!”
“你這是變相灌輸心靈雞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