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校長助理提到了,大家都需要匯報一下自己的進度,不然真的下筆款到了,學校怎么還會撥付給你?
大家既是同事關系,也是競爭關系。
說白了,其實就是正在進行一場科研競賽。
在這個競爭中不一定只有一個勝利者,但是,只要有一個領先的,落后的那一方就會立刻淪落到很殘酷的境地。
就像原子彈的研發,大胖子和小男孩其實是兩種路線。
小男孩是槍式結構,使用的是鈾235;
大胖子是內爆式結構,使用的是钚239。
他們同時成功了,也算是浪費了一倍的錢。
耐高溫材料的研發也可以算作是一個科研競賽,誰率先出成果,誰就能贏者通吃,投資者就可以少出一些資金。
材料系最先做匯報,在這方面他們積累最多。
像傳統的巖棉,橡塑都是隔熱和耐高溫的材料,他們的研究重點也沒有脫離這一塊。
他們提出,可以根據應用場景,將巖棉等耐高溫材料編織成網,附著在受熱面上,可以很好的完成隔熱作用。
沒有新意,但是應該可以有用。
接下來化學系就要高深一些,他們準備從分子層面出發,去研發一款液體基材的耐熱涂料,性質類似電工塑料這種。
當然,一切還在理論準備階段,畢竟時間太短了。
“物理系呢?”
其實在座的都知道,物理系壓根什么準備都沒有做,他們拿到錢之后充實了一下實驗室,買了一些新的實驗器材,并沒有打算真的進行新材料研發。
因為大家的舒適區就是高能物理,涉及材料的人才都在材料系。
如果不是這項資金是硬塞給沈光林的,物理系肯定一分錢都拿不到。
“我們研發出來了?”系主任說的輕描淡寫。
“什么?”
“耐高溫的材料我們已經研發出來了。沈光林教授提交了一份報告,說兵工所的科研任務已經完成了,可以請他們來驗收了。”
物理系主任慢條斯理的說了這件事。
這么快?
不可能吧!
也就一個月時間吧。
即使做點提前工作,最多也就一個半月,他們怎么完成的?
大家都沉默了,不說話,等著物理系主任接著往下說。
系主任卻不說話了。
這算什么,只是一點小成果而已。
因為物理系的牛人太多了,這不算什么。
從建國到現在,有多少學部委員出自京大物理系。
化學系的副院長清咳一聲:“驗證效果了嗎?”
“驗證了,非常理想,也是液體材料,無論滾涂還是噴涂,最終耐高溫和隔熱效果都非常不錯。”
“那就好!小沈不負眾望啊,年輕人果然還是有兩把刷子。”其他事不關己的院系紛紛稱贊。
“可是,這算階段性成果嗎?我們還有資金拿嗎?”材料系問出了一個不尷不尬的問題。
大家搞科研,真的不是說成果出來的越快越好,而且有節奏有重點有希望,克服重重困難,沖過艱難險阻,這樣的成果才會來之不易。
比如愛迪生,人家都是實驗失敗了1600多次才成果造出燈泡的。
華盛頓砍了櫻桃樹,列寧也摔了花瓶。
缺乏一個好故事,后續的資金不好拿了。
“哎呀,我們很慚愧啊,工作好像沒有做到位呀。忘記通知小沈讓他放慢節奏了,不過,現在他已經把成果做出來了,該怎么辦?”
系主任說的抱歉,實際上卻是驕傲,那種得意洋洋的神色就差指著諸位的鼻子說話了。
反正物理系下一筆款可以不需要了,你們愛誰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