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您都知道了?”
“不光我知道了,就連駐扶桑國的大使都知道了,前幾天他們還調侃我,說我女婿掉錢眼里了,不給錢就去不上課。”
“我也就是賺點老婆本而已,也就是一點零花錢。”沈光林很謙虛。
不過,在老李這里,去給鬼子上課就應該收錢。
但是,到東南亞的新家坡,人家那里都是華人,是不是應該免費講課呀。
“你前段時間去新加坡也開講座了吧,收錢了嗎?”
“收了。”
“收多少錢?”
“5萬新幣。”
老李并不清楚新幣的匯率怎么樣,反而問道:“那邊是不是跟緬甸幣和越南幣差不多啊?”
“差不多。”
老李沒繼續說什么了,大老遠的跑一趟,象征性的收點錢也應該。
現在中越戰爭期間,有從那邊逃回來的華僑,持有的還是那邊的幣種,我們定的政策是1比3000給他們換成人民幣。
這么折算下來,5萬新幣應該沒多少錢才對。
一通鞭炮之后,大部分人都起來了,包括張鵬家的兩個熊孩子。
“光林哥,你怎么沒把鞭炮留給我們放啊。”
“等會下餃子的時候你再去呀,還有一掛呢。”
“好嘞!”
沈光林也沒準備紅包,兩個人直接每人10塊錢的壓歲錢。
小崽子們高興的不得了,早就忘記了昨天受到的傷痛,但還是提出來一個要求:不要這么多,給一塊錢就行。
“為什么呀?”
“因為給了十塊錢都不用等吃飯就上繳了,只有給了一塊錢我們才能拿去買花炮。”
有道理!
問題是沈光林錢包里的錢都是10塊的,誰讓現在最大的面額就是10塊呢。
迫不得已,沈光林又拿兩張10塊錢從李蓉那里換了兩張一塊的,孩子們這才開心起來。
吃過早飯飯,沈光林帶著李蓉和兩個小兄弟出門溜達,因為今天有不少人要過來給老李拜年。
不想參與這些事,那就躲一躲吧。
這種天氣也算大雪封城,還能去哪呢,也只能在頤和園附近轉一轉了。
別說,大年初一,頤和園的人還挺多,雖然收門票,但一樣很熱鬧。
過年嘛,最應景的小吃就是冰糖葫蘆。
沈光林請客,每人兩串,吃一串拿一串,一路走一路啃。
頤和園作為皇家園林,現在能夠讓普通民眾參觀,也是沾了沒有皇帝的光,西山什么時候能夠讓老百姓游覽呢。
今天出門的大多數是像沈光林和李蓉這樣年輕的男女,個個花枝招展,春心爛漫。
不過,現在才是1982年,軍裝綠依然是主流色,其次是灰色色調,也只有沈光林他們兩個穿了羽絨服。
其他人,即使是愛美的姑娘,也只是扯了幾尺花洋布做個罩襖,里面仍然是傳統的粗布棉衣。
羽絨服現在國內還沒有廠家生產呢,沈光林的這些衣服是從扶桑帶回來的。
其實,羽絨服的發明歷史已經很久了,它誕生于1936年。
美國冒險家為了追求最優秀的登山外部環境的結果,發明了世界第一件用羽絨填充的衣服。
沈光林在頤和園閑逛,自然遇到了不少京城大學的同事,畢竟這里學校實在是近。
“沈老師過年好,您也逛頤和園呀。”
“是的,劉老師您也過年好!”
“這是你愛人嗎?長得可真好看。你孩子都這么大了嗎?”
“對,這是我愛人小李,不過這倆孩子不是我的,是我小叔家的堂弟。”
“長得真壯實,回見了您內”
“回見!“
遇到熟人,寒暄的內容總是類似的,然后等快看不到人影了,還會繼續討論幾句。
“這是你們學校的老師啊,這么年輕。”
“嗯,是的呢,物理學院的,現在已經是正教授了呢。”
“那你們院長是不是姓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