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說老李搬新家了,準備拜年的不少人都找錯了地方。
這個時刻就要看關系親疏了,如果關系足夠好,自然是不會找錯地方的。
窮在鬧市無人知,富在深山有遠親嘛。
今天過來的是老李從延安時期一起長大的一位同學,他是教育部教材司的,姓章,剛畢業那會最喜歡指點江山,動不動就找老李玩耍。
這幾年交往的少了,主要是雙方的地位開始有差距了。
也是因為這幾年國家軍事動作比較大,再加上李老爺子也還活著呢,老李的升職很快,不說位高權重,也算中流砥柱。
章同學就不行了,雖然根紅苗正,但是父親去世的早,他大學畢業進了一灘死水的教育部門,如果不是一號大領導近年說要提拔年輕干部,那真的不知道什么時候才有出頭之日了。
這都四十幾歲了,還只是一位有為的“年輕人”,因為單位里過花甲之年仍然戀棧的有的是。
終于在去年,章同學晉升到副司長了,自覺不比老李差多少了,這才重新又跟老李取得了聯系。
畢竟是幾十年的兄弟情,倆人都表示今年過年的時候一定要好好親近一下。
這不,大年初一他們就來做客了。
昨天下了一天雪,路并不好走,但是一家三口還是過來了,直接三輛自行車,每人推著一輛。
這才是這個年代豪橫家庭的日常狀態。
像沈光林這種賺錢如流水的貨色,那就是掛B,不能代表時代特色。
現在才1982年,他就擁有自己的小汽車了,簡直要不得。
聽說老李夫妻倆搬到圓明園附近的福緣門居住了,老章也是一頓好找。
不過,沈光林的這套院子夠大夠醒目,找起來并不算太麻煩。
“老李!老李在嗎?”
院門是開著的,大年初一的,不用鎖門。
“老章,是老章哥來了吧。哎呀,來就來,還帶這么多東西。”
教材司一直都是頂有錢的部門,無論處在哪個年代都活的挺滋潤的。
即使到了2021年,全國依然布滿了并不賺錢的新hua書店,何也?他們壟斷了教材發行,保持了足夠的利潤。
而教材的印刷成本才多少錢?
你看盜版書賣多少錢就知道了。
好單位,體現在職工福利上就會比較好,無論住房面積還是生活水平,那都大大超過了社會平均水平。
現在,老章已經是局級領導了,家庭待遇立刻就要跟上配齊的,家里住宅面積直接上了200平,獨門獨院,真的不比老李在兵工所的房子差了。
當然,這么好的房子自然是“租”的,一個月租金大約三五塊錢,這也是這個時代的特色。
“這是我女兒小蕊,這是你李叔,你李叔可是我從延安時期一起長大的發小。當時我是孤兒,你李叔的情況也差不多,那會就數我們倆關系最好,后來我學習成績好考上了人大,你李叔成績差上了哈軍工......”
老章給雙方做著介紹,兩個人的友誼已經延續三十幾年了,真的不容易。
不過,老李的父親還活著呢,倆人的境遇怎么可能差不多嘛,老李那么早就做了單位的領導,未嘗沒有李老爺子的功勞。
老李沒有聽出來老章心里的不甘:“小蕊都這么大了呀,上次我見她還沒讀小學呢,現在應該已經工作了吧?”
“李叔叔過年好!我已經工作兩年了,也在教材司上班,管小學教育。”
小姑娘長得不錯,說話脆生生的,很是俏皮。
“好,這工作好,適合女孩子。這樣,外面冷,咱們進去再聊吧!”
幾個人一邊寒暄著,一邊往里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