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光林的話讓大家陷入了激烈的討論之中。
這個現象也太詭異了吧,為什么科學家們都不提這個現象?難道有什么不可見人的秘密嗎。
科學是不是要走入唯心階段了?
誰也不知道,不少科學家曾經對這個現象給出過各種解釋,但是都沒有做出讓所有人都信服的答案。
誰能解決這個問題,誰就可以獲得諾貝爾獎了吧。
沈光林舊事重提,大家也想看一看沈光林是怎么解釋的。
還能怎么解釋,沈光林自己也不太知道具體原因。
他不是愛因斯坦二世,也不是哥本哈根學派,他只能根據后世的一些理論和見解對這個話題進行探討。
當然,他也沒有心思去挑戰愛因斯坦的相對論。
沈光林用量子糾纏的理論去對這種現象做了初步解釋,當然,他也說了,這只是一家之言。
大家聽了更懵了。
量子糾纏的概念是薛定諤最先提出的,但是,量子糾纏這種現象確實是存在的,大家發現它也已經有些時間了,關鍵就是看怎么解釋和理解而已。
在量子糾纏理論中,如果相互糾纏的兩個粒子,即使距離相隔數萬公里之外,其中一個粒子的狀態被觀察了,那另一個粒子的狀態即使不去觀察它,也已經知道了它的運行狀態,當改變其中一個粒子的運行狀態,另一個粒子的狀態隨之被改變。
它們之間怎么聯系的,怎么通信的,一直都是個未解之謎。
從這里面就能夠推導出許多讓人迷信的事情了,比如心靈感應,比如特異功能。
沈光林繼續說道:“在華夏的《華嚴經》中有這樣的一句話,叫做:“唯心所現,唯識所變”。
意思就是在或不在,是由你的內心決定的。
你的心不在這上面,即使走到眼前也看不見它。
而“它”都是發生了哪些變化,也是由你的意識決定的。
你只能看見你看見的那部分的變化,看不見看不見的那部分的變化。”
大家開始迷茫了,沈要顛覆世界認知了嗎?
“我們原來認為世界是物質的,沒有神,沒有特異功能,意識是和物質相對立的另一種存在。
但是現在我們發現,我們認知的物質,僅僅是這個宇宙的5%。
沒有任何聯系的二個量子,可以如神一般的發生糾纏。如果能夠把意識放到分子,量子態去分析,意識其實也是一種物質。
既然宇宙中還有95%的我們不知道的物質,那靈魂、鬼都可以存在;
既然量子能糾纏,那第六感、特異功能也可以存在。”
沈光林心想,或許,這就是這年代世界各國研究特異功能的理論基礎吧。
“不過,我在這里說一點,未來的幾十年,第六感,特異功能都不能被明確證實,這以后將要成為一個猜想。”
量子糾纏經過了幾十年的探索和發展,到沈光林的時代已經很成熟了,并不再是純粹的唯心觀點。
但是,它傳遞的“信息”是不受空間距離限制的,只是因為“觀察”的原因才確定最終形態的原理還是沒有被攻克。
沈光林也是基于這個認識才提出量子通信和量子密yue。
因為它的根本原理就是一對量子糾纏的粒子,在后世,甚至有科學家已經實現了6-8個離子的糾纏態。
沈光林還是強調,只要觀察了其中一個的運行形態,自然就會知道另一個的運行形態,這樣就能實現“加密”,確保了信息的傳輸途中不會被竊取。
同樣的,改變了其中一個量子的運行形態,另一個量子的形態一樣會被改變,這種通訊技術或許可以用于星際通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