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興德不得不招來幾位人手,示意手下們將包裹一一還給老鄉。
他笑道“老鄉們,大家的心意我收下,毛皮就算了。你們各家的男人、娃子能有出息,那也不是我的功勞,那是他們敢拼敢殺搏來的,說明我當初沒看錯人,我很替你們高興。”
說完,再不能耽擱,朱興德重新上馬。
幾位手下攔著老鄉們,指揮著隊伍繼續前行。
朱興德騎在馬上對那幾家揮了揮手。
所以老鄉們最終也沒送出去禮,只能眼睜睜看著隊伍從面前路過。
“多好的人吶。”婦人喃喃道。
“和咱以往聽說的那些當官的不一樣,說話也好聽。”
“娘,軍爺說的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是啥意思”
“是好話的意思。大娃,回頭等你爹掙了軍餉拿回家,娘就送你去念書,到時你問問先生是啥意思,回來講給娘聽。”
幾歲的孩童穿著補丁打著補丁的破舊棉襖,聞言笑彎了眼睛拍手道“我還要對先生說這話是軍爺親口講的。”
而以上只是其間一個插曲。
一路上,像這樣的小插曲有很多。
“你們是從邊境回來的軍爺不剛下戰場”
“是啊。”
然后眾人就見路邊的老鄉們激動了。
老大爺揮舞著兩手喊道“快些抬熱水。”
一個個裝滿熱水的木桶被老鄉們挑來,熱情邀請隊伍里的眾人給水囊裝滿熱乎水。
朱興德掃眼路邊幾個火堆,火堆上正架著大鍋燒水,還有幾桶涼水擺放在一邊。
他又看眼四周,一眼望去全是光禿禿的荒地。
想必最近的村落也要個八時辰才能走到。
看來這些老鄉是挑著水、帶著鍋,扛著柴特意等候在這里。
就為讓他們大冷天有口熱水喝。
為以防萬一,等到隊伍里悄悄驗水的人對他一點頭,說實在的,這一刻,要是有誰還不感動那都不是人了。
“軍爺,您快坐下烤火暖和暖和,我們帶來不少水桶,喂牲口也足夠用。”
朱興德接過老鄉遞來的碗,望著熱騰騰的水汽心想,這熱乎水熱乎的不是身子,是心窩。
要是這一幕沒發生在他的身上,他都不敢想象老百姓能這么感謝他們。
“大爺,等我們這隊人過去了,你們就別在道邊再等其他隊伍了,每支陸續撤離的隊伍都是帶足了口糧和水才會出發。不用喝熱的,真的。畢竟我看這里離你們住的地方遠,前不著村后不著店的,你們等在這里,回頭夜里趕路回家不安全。”
帶頭的老族長笑得憨厚道
“沒事兒,俺們一幫人呢,輪番來,搭個窩棚能擋風能烤火沒啥不安全的。
咱這白頭山的野獸,有名的從不下來禍害人,就是多走一些路唄。
多走的這些路,比起你們在戰場上拼命殺敵,真算不上啥。也是為這里哪哪不挨著,才想了這么一招感謝軍爺們。
要是沒有你們,俺們日子不可能像眼下這么安穩。房子、田地都在,家里還能有心思掐算日子忙過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