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誰家買騾子啦?凈胡扯。他家前段日子還漏過話想要秋收后賣地呢,怎可能花上幾十兩買車。你聽茬了吧,我家都沒買上呢。”
“誰胡扯啦,你看,說與你聽還不信。眼下那老左家門口插好些火把,正圍一堆人在看那騾子,里正叔也在,那還能有個錯。”
越來越多的村里人,朝左家走來。
不信邪。
有許多歲數大的人壓根兒不相信,打算親眼來瞧瞧。
如若老左家真置辦了車,嘖嘖,咋那么能裝呢,家里啥條件啊買車,真沒正溜。
有許多年輕人是捅咕爹娘,讓趕緊去看熱鬧,想暗示爹娘,老左家那樣的都能買上車啦,咱家地多的能不能也買啊。
快去看看吧,看眼饞了,自家備不住回頭也能置辦。
游寒村大晚上,像要趕集似的。
有老大娘來左家看熱鬧,還不忘腋下夾個鞋底,打算一會兒邊聽大伙嘮瓜,邊納鞋底。
正好能給家里省燈油,都去老左家大門口照亮。
還沒等走近,有許多人離很遠就聽見,有那愛捧臭腳的正不要錢的好話往外冒,夸老左家的騾子。
有人邊探頭瞅,邊撇嘴不屑,至于嘛,那騾子不定是誰的呢,問沒問明白啊就夸,老左家那么窮。
有人心想:你看看這些夸的才是聰明人,等會兒我到了也夸,反正夸人又不要錢。要真是左家置辦了騾子車,咱管人家會不會過日子呢,咱就知曉秋收拉個玉米棒子,往后進個城,備不住得求左家。
畢竟全村滿打滿算三臺車,左家新買的就是第四臺。
那三家田地多,人也多。秋收能否幫忙拉玉米棒子就不提了,只說平日里去城里,那三家基本上指望不上。那三家自己人就能坐滿一車,哪能順腳捎她們。
“看這蹄子,一看就能干活。”
“撇子,該說不說的,你家這騾子眼睛挺活。”
“哎呦,看這牙口就知曉,這騾子正是壯實的年紀,挺會挑。”
“嘿呦,走啦,你們看,走這幾步,腿多有勁兒。”
左撇子坐在大姑爺旁邊,他爺倆都坐在大門口望著騾子,聽鄉里鄉親的夸獎自家騾子。
左撇子謙虛地對大伙笑:“俺家孩子歷來有眼光,確實挑的好。”
說話的時候,將咸菜倒進大姑爺飯盆里,心想:
大姑爺,你倒是快點兒吃啊。
爹不想謙虛,爹還不好意思自己夸,那不太符合我平日里的做派,你上。
朱興德呼嚕嚕吃大碴粥。
之前,他用碗吃,讓小稻給他添粥,一碗一碗的折騰,小稻嫌麻煩,干脆給他抱來一盆,別用碗了,用盆。
果然,朱興德在吹牛和自夸方面,是最不辜負老丈人的人選,將盆里最后一口粥拌著咸菜倒進嘴里,又咔嚓咔嚓咬兩口小嫩蔥,飯都沒咽下去呢就笑道:
“那位是莽子叔吧,啊?對吧爹。”
左撇子點頭:“對,和你娘挺好的,你平日里叫四嬸子那個,她男人。”
“莽子叔,你再看俺家騾子那毛發,多有光澤。我和你們講,夜里不顯,明早你們再看,那陽光一照,毛發閃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