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家秀花是帶女兒、帶曾孫女甜水,幾代女人要一起進城玩。
到了縣城,有女婿左撇子親迎。
秀花會短暫歇腳,住住縣城的大房子。
再不是路過縣城像他們一般住大通鋪了,他們是不敢多住,要在心里算計住宿錢。人家秀花不用算計的,多耽誤一天少一天的無所謂,自個的房子,歇夠了再走,再和他們不一樣了。
然后女婿左撇子會一路陪同。
等陪同護送到府城,女婿左撇子讓開地方,會換成孫女婿們夾道歡迎。據說府城那面,早早就來信兒催促了。
就這,還是家里有一堆事兒,還有三個大肚婆不能折騰著趕路。
要不然啊,左家哪里就只去那么幾個人,估么會全家男女老少齊聚城里過年。
不信你就看著,最晚明后年,人家全家指定在城里放鞭放炮過年,看上元節的燈籠,再吃城里的湯圓。
“真好。”
菊花奶奶和李老太太望著早就沒了車影的方向,眼中那個羨慕就別提了。
菊花奶奶又看眼左里正回家的背影。
她知道,這回左春生不僅樂呵呵的放走秀花,讓好好玩,而且還私下給了秀花不少零花錢。
是秀花和她咬耳朵說的。
告訴她這事兒時,在她還沒有驚訝的反應過來呢,秀花就捂著嘴憋不住笑了。
……
五日后。
左家一行人算是發現了,只要離開游寒村那一塊區域,他們家在外面行走,不但不會再被人羨慕了,而且還會收獲不少白眼。
這不是嘛,客棧小二又摔摔打打給他們聽了。
秀花摟著甜水,對女兒無奈道:“玉蘭啊,知道你會過日子,娘以前比你還摳呢。可是出門在外,差不多點兒得了,快讓人家客棧多掙兩個錢兒吧,你瞅瞅給咱這臉子甩的。惹得別的客人都看咱。”
咋回事兒呢。
到了客棧,咱想吃肉不用點,她閨女白玉蘭能拎出自個帶的醬肉,豬爪子什么的。差些賣給旁邊桌的客人。
想吃菜,她閨女能變出凍的菜團兒,凍白菜、凍菠菜什么的,放在屋里緩一緩化開,蘸著自個車上帶的肉醬,就著蔥絲,吃的比那些點四個菜的客人們還香。
甚至咸菜錢都不用花,她閨女能掏出好些樣,比客棧要色香味俱全。
你想想,菜都能如此豐富,那主食就更是了。凍春餅、凍餃子,餛飩、凍豆包、粘豆包等等,只花幾個銅板借鍋煮開或是蒸好就成。
就今天,店里小二也不知是跟他們較勁兒了還是怎的,忽然在他們吃飯時,拿出了凍桃子瓣說了句:“你這個總不會也自帶吧,給娃買點兒?別人吃,她看著,不饞嗎?”
這回不是她閨女了,換成她那傻姑爺。
姑爺笑的賊憨厚,打開袋子從里面一一掏出:凍桃瓣兒、杏干,蘋果干,還拿出了砂糖裹的山楂,以及幾種干果:“俺們孩子不缺零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