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板,你別這樣笑,怪瘆得慌的。”
“咳咳,”曹陽咳嗽兩聲,收斂起笑容。
“抱歉,實在是太入戲了。”
該怎么說呢?
博米即將迎來一個殺戮時代。
……
3月1號這一天,QQ推出了一個全新的功能,叫做【QQ秀】
在原本的聊天窗口之外,多增加一個形象展示欄。
在這個形象展示欄當中,你可以看到與你聊天人的角色形象,同時也能讓對方看到自己的角色形象。
QQ秀是一個劃時代的產品,對企鵝的形象可謂非常深遠。
這個東西是曹陽之前一直很想做,卻沒有時間提出來,結果被企鵝內部人員做了的一個自發式【創新】增值服務產品。
去年年底的時候,企鵝公司有一個名字叫做許良的小朋友。
他在某天閑聊中得知韓國有一個sayclub的社區網站,開發出一個叫作“Avatar”的功能,用戶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更換虛擬角色的造型,如發型、表情、服飾和場景等,而這些“商品”需要付費購買。這一服務推出后,很受韓國年輕人的歡迎。言者無心,聽者有意,許良回到電腦前就去搜sayclub,覺得挺新奇,他看不懂韓文,就花400元請人把網站內容翻譯了出來。
然后許良寫了一個80頁的商業計劃書向高層推薦這個產品,高層呢,就把這封郵件轉過了曹陽。
曹陽看了一眼,不由得啞然失笑。
這個東西根本用不著寫80多頁闡述【為什么要做它】,只需要曹陽看上一眼,他就能同意這個事情的立項。
原因很簡單——
前世的時候,QQ秀是企鵝在有游戲之前,最大的收入來源之一。
這個東西一經推出就立刻引發了強烈的反響,很多QQ用戶都為之著迷,而且主動付費。
差不多靠著QQ秀,半年能賺到2500萬左右的純利潤。
什么是avatar呢?(可以讀成啊哇塔)
“Avatar”這個詞源自兩個梵文單詞:“Ava”表示的是“下來”或者“傳承”,“terr”則表示的是“之下”或者“塵世”。
在古印度,它表示上帝從天堂化身成凡人到人間,或者是具凡人形式的化身。
化身(Avatar)本意是指在印度教中神(Vishnu)以人或獸的模樣現身人世的化身。
20世紀90年代廣泛流行于西方的科幻小說SnowCrash用化身Avatar這個詞來指代網絡虛擬世界中虛擬的人。
Avatar的概念于1995年被引進韓國,當時一個名為Nexon的游戲公司開始提供一種名為“風的國度”的在線角色扮演游戲,這個游戲為用戶提供創建游戲角色的游戲功能。
在韓國Avatar網絡娛樂產品發展的早期,虛擬角色的裝扮僅僅是一個簡單的對眼睛、鼻子、發型的一個簡單的組合,后來飛速發展到身體形態和功能的各個方面。
這些功能已經迅速從角色扮演類游戲涵蓋到了以Avatar為身份識別方式的各網絡應用領域,包括個人虛擬形象聊天室、郵件、虛擬現實甚至是移動電話中。
網絡也是一個世界,一個我們可以實現現實中不可能實現的夢想世界,Aavatar提供了這種可能。Avatar是網民在互聯網上的一個形象化的可變的標識,另一方面來說Avatar是在線交流類網鉻服務中最現實可行的一種收費模式。
在游戲行業當中,人們習慣性地把可搭配的服裝配件稱為avatar,或者英雄的皮膚,也可以被稱為avatar,后來引申出來,只要是游戲當中的外觀裝飾,不管是角色本身的還是物品以及場景上的裝飾,都可以稱為avatar。
比如和平精英游戲當中,角色穿的帽子、衣服、褲子,墨鏡……這些都是avatar,甚至連賣的槍的皮膚,也是avatar。
英雄聯盟當中的英雄皮膚也可以被稱為avatar,只不過國內玩家更習慣稱呼為皮膚而已。
皮膚這個詞簡單明了,比avatar容易記憶和理解得多。
avatar這個詞是個舶來品,一般用來給行業內的人員裝逼而已。
前世的時候,曹陽擔任主美,就經常在策劃面前秀avatar,有一些剛畢業的大學生策劃一開始都不知道avatar是什么,后來相處了一段時間以后,策劃新人才罵到:
“特么的,裝的什么逼,你直接說外觀不就好了嗎?”
……
QQ秀這個東西,本來應該在03年的1月份的時候才會上線試運營,但是在曹陽的推動下,比原來要提前了許多。
3月1號,QQ上線QQ秀。
QQ用戶可以使用Q幣購買衣物、飾品和環境場景等設計自己的個性化虛擬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