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用辯證的方式去講。
你是覺得他不好,但你也不想想,你女兒未來嫁個世家公子哥,再努力有張延齡的成就?
你女兒嫁過去還是正室,生了兒子,以后就是建昌伯……或者說是建昌侯,甚至未來是國公的繼承人,你李東陽都能跟著隆寵。
李東陽態度堅決道:“小女年幼,此事暫且不提!”
徐瓊無語。
說了半天,還是沒法將李東陽打動。
徐瓊心想,也只能回去跟陛下奏報,說是這冥頑不靈的李大學士,只顧著他女兒的幸福,而完全不管大明朝的興衰,也不顧去栽培一個未來可能會“誤入歧途”的年輕人。
……
……
西北。
張延齡帶兵抵達偏頭關、
此時已是七月底。
偏頭關周圍的土堡皆都被毀,可說是滿目瘡痍。
好在韃靼人很識相,說逃就真的逃,不打算留下玩設伏這一套,張延齡帶兵前來,方圓二百里范圍內也沒韃靼人活動的報告。
西北一戰,好像已經就此結束了。
“朝中傳來的消息,說是朝議,要讓建昌伯您總務三邊,以后不但宣大,連三邊的事務也交給您。”
張永給張延齡帶來個很讓張延齡糟心的“好消息”。
張延齡心想。
誰要留在西北當三邊總制?
回到京師,高床暖枕、左擁右抱、紙醉金迷,他不香嗎?
此番往西北來,身邊連個女人都沒有,即便曾過大同這般相對繁華的大城,也是匆匆繼續出征,現在他最想做的事,就是好好體會一下人生的樂趣。
我張延齡來大明是來享福的,誰說我是來振興大明的?
張延齡道:“張公公放心,就算陛下有意這么做,我也會回絕,西北這種地方我一刻都不想多呆。”
張永一怔。
你不想留在西北,讓我放什么心?你以為陛下讓你留下,也會讓我留下?
王守仁道:“建昌伯奉命領兵驅除犯境的韃靼人,若是要長期經略西北,還是要有老成穩重有經驗的老將來完成為好。”
王守仁說這話,似乎是覺得張延齡不能勝任。
這話還是太直接。
就算你這么想,你也不能當著張延齡的面直接說啊。
張永白了王守仁一眼,回頭發現張延齡在那笑,好像張延齡很支持王守仁的觀點一樣。
“我馬上上奏陛下,西北這地方我是呆夠了,讓陛下趕緊派個人來接替我,我想回到繁華的京師,過點正常人的日子,重修關城這種事還是交給旁人來做。”
張延齡顯得一刻都不想在西北多停留。
此時的他歸心似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