甚至于袁宗皋如此稱贊楊廷和,恐其中也是有著其本屬文臣吧……
然朱厚熜并未漏出任何聲色,而是故作尷尬,摸摸耳垂道,虛心受教答復袁宗皋:“是吾多心了!”
“大王將為人主,多心乃大善之事,只期頤殿下睿智天授,莫要因疑而至曹操、孫權之境,而幾敗國事!”
上位者多疑,袁宗皋并沒覺得有什么不對,不多疑的皇帝,只會成為他人傀儡,為他人肆意玩弄。
但是其并不贊成,朱厚熜因為多疑,而像曹操、孫權那般,幾次差點敗壞國事。
“袁先生所言甚是,我定當牢記于心,不過吾想問,倘若孤登基之后,又如何秉政?”
雖然朱厚熜已經不再懷疑正德是被楊廷和等人弄死,但同時卻疑上袁宗皋成分不純。
袁宗皋以為弟子從善如流,得意的捋了捋頷下短須,道出自己看法:“此事不難,無為而治!”
“請袁先生細說!”
無為而治這個詞他知道,但是不意味著其懂內在含義。
他可不認為,袁宗皋是讓自己當個傀儡,不做任何事,只聽朝臣說話。
“楊新都看似權勢滔天,實則不然,我朝自太祖廢丞相伊始,便從無人臣可凌駕人主之上。
蓋今日楊新都,乃是大行皇帝驟然崩殂,其在朝資歷頗高,名望深厚,又因滿朝公卿盡皆為弘治、正德年間遺臣,多受先帝恩惠,遂與之同道。
曩者!正德年間,多有亂命、中旨頻出,百官深受其害,而值此危難之際,楊新都聯合眾臣,驅逐蠹政,百官公卿自然敬仰。
楊閣老為大行皇帝潛邸之師,素被倚為心腹重臣,慈壽皇太后在此慌亂之際,為避免國事離亂,亦對其頗為倚重。
是故,新都上得后宮倚重,下為百官推崇,自然可權柄在握。”
袁宗皋一席話,朱厚熜算是明白一個大概,這是一個突然間的聯盟。
這個聯盟主要則是針對正德敝政,以及他這個新君。
他是從安陸而來,與朝中之臣,素無任何瓜葛,百官對之不熟,新君秉性、為人、神智何如,百官皆一概不知。
又唯恐其年幼無知,再復正德之事,禍亂朝綱,暴政虐民;或是唯恐祿位不存,身家堪憂,故而準備聯手抗衡,使其暫時聽命百官之意,待新君成人,可自理朝政,再行還政。
內在之意則是,這般湊攏班子聯盟,看似堅固,實則脆弱無比,難以長久……
“依先生看來,孤如何行事?”
“大王于外朝之事,短時間內,楊閣老所議之事,可酌情允許,以大局為重,尊敬新都。
然后多親善梁順德,以及王太原這些與新都不合之人,使其內斗,殿下從中把握,只需不讓朝政拖沓,損耗國力即可。
再之需孝順慈壽皇太后,以己母而事之,盡大行皇帝未盡之孝,如此百官則認為,大王乃圣德之君!
且亦使后廷與前朝關系逐漸變淡,如此楊閣老則無法以太后懿旨,孝道而壓制殿下。
亦需緩緩圖謀司禮監,蓋國朝之事,若無皇帝執政,或是批閱題奏,則皆有司禮監決之,此不可不防。至于拉攏亦惑鏟除,則伏望圣裁!”
袁宗皋良謀善言,只有五事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