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做小綿羊麻痹楊廷和,欲先取之,必先予之。
二、挑起官員內斗,但要把控好,毋使朝政拖沓,國事糜爛,損人不利己之事,萬不可為之。
三、講究孝道,做圣明皇帝,此百官則信服,認為新君有圣德,可以自行秉政,無須他人過多侵權。
四、分化內廷、外廷合作,后宮張太后乃楊廷和最強盟友,惟有分化,方能逐個擊破。
五、圖謀司禮監,因司禮監一旦與內閣相合,則題奏根本到達不了朱厚熜之手,故而需要將其握在手中。
至于是拉攏,亦或鏟除,則朱厚熜一人之事,袁宗皋根本無權替其決之,更不敢隨意建言如此處置。
“那梁儲、王瓊二人會為我所用?”
朱厚熜有些信心不足,畢竟一開始他不能手握大權,對方會為他所用嗎?
袁宗皋則一副成竹在胸模樣,娓娓道來:“此二人是老奸巨猾,未必為大王效死力。
梁順德說不定還會避讓,但是無關緊要,只需要二人拖上一段時間,等待官員起復,以及科考之后,殿下就有所用之人!”
朱厚熜腦袋一片霧水,不知袁宗皋此言是何喻義,遂追問:“起復官員?”
“大王登極之后,必然大赦天下,而楊新都也會建議殿下起復,當年被大行皇帝執政所罷黜的忠介之士!”
“原來如此!”朱厚熜恍然大悟,隨后再問:“那新科進士有何用?”
“新科進士,本在今歲三月就該科中,卻因大行皇帝重病、崩殂拖延至如今,大王登極之后,立即開科。
所中之人,必然感恩戴德,大多進士會以殿下馬首是瞻,是便有了自己微薄力量,這些人年輕氣盛,也未受過大行皇帝恩典,自然極有可能不與楊新都為伍!”
朱厚熜起身作揖:“多謝先生指點迷津,小子猶如醍醐灌頂!”
袁宗皋只受半禮說道:“殿下圣齡不過十五,有的是時間。即使殿下如今拱手而治,到二十歲之后,還是能夠親政。所以萬事莫要操之過急,以免引發社稷動蕩,天下不寧!”
“多謝袁先生提點,吾已清楚!”
朱厚熜點了點頭。
袁宗皋自然不是說真的讓他當傀儡,而僅僅是怕朱厚熜,因為急著掌權,搞出大問題罷了。
“大王,楊閣老及百官在行宮外求見!”
內侍的聲音,讓朱厚熜與袁宗皋二人面面相覷,楊廷和不是病了嗎,怎么又來行宮?
“傳百官覲見!”
“宣……覲見!”
隨后百官依次入列,趨步向前拜道:“臣……拜見大王!”
“平身,不知列位臣公來此何事?”
百官并未起身,而是跪地啟奏:“臣等請大王,于京郊受箋,走大明門入奉天殿登極!”
朱厚熜暗中看了看袁宗皋,見其微微頷首,遂一口答復:“可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