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在文武百官擁簇下,天子專用車駕——大輅。
依照北京城中軸線,從正陽門而走,進入皇城,再入大明門。
正陽門與大明門之間有街道,稱之為“棋盤街”。
大明門前地正方,繞以石欄,左右獅各一只,下馬石碑各一根,到此文官、武官一律下馬,門內便是是皇家御道,除皇帝、皇后、皇太后的龍車鳳輦外,其他等一律只得步行通過。
通過大明門,其北側左右各有廊房東西向,此謂之“千步廊”,千步廊乃明代朝廷貯存奏章底本之地。
《萬歷野獲編·六科廊章奏》于千步廊則有過記載,云:「嘉靖乙丑春,千步廊燬于火,先朝所貯疏稿底本俱成煨燼。」
千步廊外側則是大明政府集中之地,向東極南,最靠近大明門乃是禮部、戶部、吏部、宗人府;向西極南之向,最靠近大明門乃是前軍都督府、右軍都督府、左軍都督府按照文東武西格局一字排列,屋舍儼然,井然有序。
與禮部、戶部只相隔一道自南向北的巷子,乃是同格局的太醫院、司天監、鴻臚寺三座衙門與御藥庫,鴻臚寺東西向橫隔一道巷子之上,與吏部、宗人府只是相隔一條自北向南的巷子,是工部、兵部,留、守等二衛衙門與節慎庫……
與前軍、右軍而衙門相隔,一條自南向北巷子的衙門乃是錦衣衛衙門,左軍、中軍背后則是通政使司、太常寺、后軍都督府與行人司旗房等衙門。
越過千步廊,便到可見外金水橋。
外金水橋共有七座,居大明門與承天門之間,
中間五座造型別致、雕刻精美的石橋分別與**城樓的五個門洞相對應。
朱厚熜大輅緩緩輦過中間一座金水橋,這座橋是天子專用,故而為人稱之“御路橋”。
過了金水橋便是長長的直道,直通前方承天門。
承天門為皇城的正門,城門五闕,重樓九楹,高為約十丈有奇。乃明朝永樂年間,蒯祥所建。
正門兩旁華表樹立,華表乃是古代特有建筑,以漢白玉所雕筑而成,又名桓表、望柱、交午木等。
進入承天門內,東邊有有門一道,此謂之“太廟街門”,西邊亦有一門,與之對稱相立名曰“社稷街門”
車駕繼續緩緩行駛,便到達端門。
緊接著東西向,又各有宮門一道,東邊曰“廟右門”顧名思義,太廟就在右側而建。西邊曰“社左門”無需猜想,社稷就在左側而建,互相對稱。
再往前走,兩側長長廊房,映入眼底,此乃“六科直房”,明代六科言官每夜以一科值宿,備隨時召應。
往前慢走,便見中書科、尚寶司與六科直房相聚同一屋檐,這與其政務有密切聯系,故而同居一處。
再前行雖不見廊房,卻復見兩門,同樣以對稱方式相立,乃“闕左門”、“闕右門”。
過了左、右闕門,便是左、右掖門,再行步入午門,午門左右又有門,曰“左順門”、“右順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