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昔年藩邸之時,嘗讀《大誥》,有感圣祖皇帝文成武德,堯舜之資,洪武之盛乃圣祖,選材任能不拘一格,成均學子可為方伯,鄉野草民也可位居政府。
是故自今日伊始,各地方盡舉人才,凡有一技之長者,無論商賈、匠人亦或富貴、貧賤,報上朝廷,可令吏部銓選授予官身,為社稷效命!”
“朕又聞,尊賢尚老,乃圣人之德,自今日伊始,凡七十老者,見官不拜!”
“前朝因觸怒皇兄者,盡皆起復,冤死者,盡皆追蔭……”
“……”
“嘗聞民間素有攀附之風,因而束腳致使殘著多矣,朕感此有傷圣人仁愛之德。
前事不計,自今日伊始,凡有納裹足之女妻妾者,處以宮刑,而裹腳未嫁者,可上地方官府上報,由各地官媒姻親,此不在犯罪之內。
此后凡父母要求子女裹腳者,笞三十,枷鎖示眾,布告天下,使其引以為戒!”
“又聞民間多有溺殺子女之事,此傷圣人仁道之意,自今日伊始,凡溺殺子女證據確鑿者,發配三千,十年不得返!”
“朕聞圣祖皇帝仁愛治民,遂有養濟院、漏澤園、惠民藥局,然今多有廢棄,著令各衙門,立即恢復太祖之治,凡接令不應者,即革除官身,發配充軍。”
朱厚熜如數家珍,昨天晚上,將明朝歷代敝政看了一下,拿出一些現在可以實施的方案,在早朝時一口氣全部說了出來。
這可把文武百官高興壞了,特別是內閣成員,這里有好多事情,他們因為忌諱,不好出說來,而今朱厚熜全部說出,不啻于幫了他們一個大忙。
為什么會有如此說法呢?
因為日后他們去世之后碑文會記載這些事情,還有以后修史的時候會有記載,這些人在匡扶君主,留下美政。
明朝當官,一圖名,二圖財,至于說圖權,明朝官員互相鉗制太厲害,沒啥好圖的,再有鳳毛麟角之輩,圖的是百姓安寧。
作為內閣已經位極人臣,對于財貨不至于說不圖,但是更多還是想要個名聲流傳后世了。
“圣明無過于君父,圣人之舉,有雖三代圣君,而不及陛下萬一,臣楊廷和(梁儲、蔣冕、毛紀……)為陛下賀,為皇明宗國賀!”
群情激奮,站出朝班,伏地歌頌朱厚熜。
“眾卿平身!”朱厚熜先讓百官起身之后,擺著一副極為惶恐表情說道:“朕忝為大位,誠惶誠恐,唯懼有負祖宗所托,夙興夜寐,未敢怠慢,還望諸卿盡心佐吾,匡扶朝政……”
“臣等敢不用命!”
群臣曲身相拜,也表現得極為惶恐,仿佛真有效死忠之意,頗類“朝聞道夕死可矣”之心。
但是群臣怎么也不可能想得到,這只是皇帝給眾人的見面禮,僅僅是大餐之前的開胃小菜而已。
緊接著發生的事,會讓百官難以置信。
這也是朱厚熜昨晚看題奏之時,冥思苦想所得,對于整個朝堂而言,絕對足夠勁爆,甚至于在野之人亦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