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記袁宗皋,“勿要使國事動蕩,當徐徐圖之”之言的朱厚熜,聽到楊廷和極力懇求之后,奏著眉頭,但并未出聲。
眼見著新皇帝如此固執,若不及時加以規勸,恐又是一位正德。
是故梁儲、王瓊等原本樂見其成的官員,此時卻咳嗽一番,立馬站出班位:“臣以為華蓋殿大學士楊廷和之言甚是!
想我太祖高皇帝,文成武德,澤被四海,善待言官,設立科道,真主欲復祖、宗之治,則萬萬不可有此,因言獲罪之舉!
天下圣明者,無過于君父!陛下初踐大寶,攘除歷年弊政,此三代圣王亦難企及,何以今日卻自毀長城邪?
伏望圣人聰明天祚,萬勿以宵小而有損圣德之名,臣等翌日歸于九泉,可笑顏面對祖、宗在天之靈也!”
有了天官與內閣大學士打頭,也就意味朝堂風向標,正在維護言官此時無論是討厭言官,或是喜歡言官者。
多人走出班位,伏地頓首:“臣等期頤圣人垂憐,自古圣君未有因言治罪之舉。
我朝圣天子在位,是故清除弊政,中興皇明指日可待,焉可因此小事,有傷陛下平明之理?”
百官皆以楊廷和、梁儲、王瓊之言甚是。
如果今日朱厚熜連言官都可輕易處置,來日處理諸人之時,又該如何對待?
如此豈非再次變回正德年間?
正德十四年,闕前所跪一百零七人,被杖斃者十余,其中還包括金吾衛、都指揮使僉事張英,跪于端門上諫,亦被施以廷杖八十后斃。
這些事情才過去不到兩年而已,大家可謂歷歷在目,如何敢掉以輕心?
所謂兔死狐悲!
連科道言官,被皇帝肆意處罰,而眾人選擇袖手旁觀。
翌日天子無故處罰自己,該當如何?
言官吹毛求疵,風聞奏事,想讓大家都成為圣人先賢,動不動就上崗上線,的確足夠煩人。
然其也并非無用呀!
當皇帝肆意欺凌自己之時,這些討厭的人,同樣能夠為自己所用,上諫規勸天子。
還有一個絕佳用處,那就是幫助自己打擊政敵!
官場上,基本沒人屁股干凈。
即使干凈的,找人抹黑一下,就可以無意中泄露出去,言官必然惡狗撿屎,蜂擁而上!
科道言官之職,便是如此,監察百司,規勸天子之用,故而明代爭斗基本上,科、道基本每次率先沖鋒陷陣,為他人做排雷兵!
其中或有別有用心之徒,被人當槍使,不過也不可一言蔽之,就一定無赤膽忠心之輩!
譬如科道言官規勸天子,其中有不乏有邀直買名之輩,然可一言概之,此輩皆是別有用心之徒?
凡有腦子之人,皆不會如此想法!
俗話有云:“一樣米養百樣人!”不外如是!
如以偏概全,不是蠢就是壞!
朱厚熜見文武群臣,合詞共意,遂輕輕哼了一句:“今滿朝文武合詞勸諫,朕雖有心處置爾等,然思重臣之意,不予追究,希望諸君日后勿要無事生非,使朝堂無法安寧也!”
朱厚熜放過言官,但不代表言官就此善罷甘休,各自依舊躍躍欲試,想要再行劾奏楊廷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