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還有一個錦衣衛,同樣需要把控在手。
昔日廠、衛皆為皇帝耳目,為皇帝偵查天下秘事,亦會為皇帝爪牙,做盡天下隱蔽之事。
皇帝亦可憑借廠衛,達到天子避百司,直通行政之功。
不過因為東廠太監,皆正德親信,且胡作非為,惹人討厭,朱厚熜故而與朝臣同心,將其廢黜不用。
但皇帝不可無耳目。
誠然有都察院、給事中為耳目,然亦需錦衣衛這般做腌臜之事者。
不過錦衣衛暫時還不可用。
一則朱厚熜還無人選掌控錦衣衛。
二則萬事不可操之過急,亦不可東一錘子,西一榔頭,更不可不分輕重緩急。
錦衣衛暫時因江彬之時,被楊廷和所打壓,無法掀起風浪,只能乖乖做一個儀鸞司,為朱厚熜值夜,掌儀鑾。
而楊廷和也因為朱厚熜之事,變得焦頭爛額。
故而此時無人去顧及,這個在洪武、永樂年間名聲大噪的衙署。
想到此處,又不得不讓朱厚熜想起一股勢力,如果有這些人投靠,必然可以站穩腳跟,一展皇權之勢。
固然這股勢力里面,全部都是廢材,而且還是廢到令人窒息那種,然其勢力而言,足以令朝臣不敢妄動。
當然一切朱厚熜會謹記“徐徐圖之”四字。
“皇爺,文華殿到了!”
坐在車內書也沒看成的朱厚熜,此時聽到韋霦之聲從乘輿之外傳來。
朱厚熜撣撣衣衫,隨后走出乘輿,徑直往文華殿走去。
文華殿居皇城之東,北面則為御藥坊,南面則是文淵閣、誥敕房、制敕房,東面與東華門靠近,西面與左順門靠近。
當初楊廷和等人,所上《受箋儀注》便是讓朱厚熜在此登基。
因為此殿乃太子宮殿,是往日太子平常與詹事府官員視事、學習宮殿,因此朱厚熜未肯聽從罷了。
不過因朱厚照無子,倒是成了變得有些荒廢,畢竟正德素來好玩,又已新建豹房,自登基之后,御駕文華殿也不過僅僅不足五次而已。
文華殿主殿為工字形平面,前殿即文華殿,殿為南向,面闊有五間,進深足有三間,綠色琉璃瓦歇山頂,瓦上亦有吻龍脊獸相立,此刻傾掛透明水線,顯得郁郁蔥蔥……
蓋因太子初皇城之東,故被稱為“東宮”,引五行學說,東乃亢青龍,屬木,故以青色為瓦頂,因此東宮又名“?宮”。
內侍手執羅傘華蓋,簇擁著朱厚熜,為皇帝遮風擋雨,使其不被雨水淋濕,從而御體抱恙。
朱厚熜甫進文華殿,只見梁儲、王瓊二人目不斜視,立于一旁久待,當即大怒:“何人敢如此怠慢國之重臣?”
宮中內侍一臉茫然,不知這新君何故如此喜怒無常,旋即全體匍匐在地不敢做聲。
王瓊、梁儲聽到聲音,立即轉身下拜見禮:“臣儲(臣瓊)拜見圣人!”
“太宰、閣老速速請起!”朱厚熜一把拖住二人親切說道,扶起二人轉而臉色再次變得甚為陰沉,對著韋彬說道:“韋太監,爾等是如何管理宮中內人?
國之重臣在此,居然敢不設坐,讓公卿在此久立,可是國朝善待士大夫之禮邪?
你且暫時閉門思過,宮中之事交由他人,待想好之后,再來向朕稟報。”
“臣韋霦領旨!”
遭受無妄之災的韋霦,值得老實領旨。
宮中內侍本為皇帝家奴,今日故意遷罪他也只能,伏地領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