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和、劉養在眾人歡送之下,趕在皇宮下鑰之前,走出紫禁城,前往南熏坊。
下鑰,又稱鎖鑰,古代宮門、城門一到傍晚左右便會上鎖,直到第二日才開,若有急事則不在此例。
是故《大明會典·卷之一百六十六·例律七·兵律一·門禁鎖鑰》有載:「凡各處城門應閉而誤不下鎖者杖八十,非時擅開閉者杖一百,京城門各加一等,其有公務急速,非時開閉者不在此限。
若皇城門應閉而誤不下鎖者杖一百,發邊遠充軍。非時擅開閉者絞,其有旨開閉者勿論。」
劉養、孫和肯定不能白天尋找楊廷和,且不談此事是否需要隱蔽,只論楊廷和白日還需在文淵閣坐鎮,根本無暇接見二人。
更因為皇宮皆是皇帝耳目,若如此肆無忌憚聯絡楊廷和,不啻于自尋死路。
相反如果晚上出宮尋找楊廷和,則可以避免諸多問題。
二人既是太監,又是受眾太監所托,前來聯通楊廷和,想要出入宮門,并非天大難事。
至于科、道察覺,或是錦衣衛探子發現,劉養、孫和倒是沒有擔心,二人本來行事也多有隱秘,加上楊廷和和諸太監也會幫著處理后續問題。
眼下錦衣衛群龍無首,可謂是一團亂麻,又加上朱厚熜忙政務,一時間根本來不及管理這些事。
等到朱厚熜想要插手之時,只怕那時已經木已成舟,已然回天乏術。
夜幕降臨,華燈初上。
深邃的蒼穹上閃爍起幾星光,一輪皎潔的月桂自湯谷緩緩升起,一座座宅邸院門,高高地懸掛燭燈,散發出的光暈,將四九城逐一點亮,那氤氳的紅光和紫霄星辰相互映襯,倒映一幅人間圖卷。
伴隨著時間一點點消逝,雖然還未至深夜,但人們卻已然肉眼見少,不復白日那般人山人海。
蓋明代宵禁甚嚴,《大明律·卷第十四·兵律二·夜禁》有錄:「凡京城夜禁,一更三點鐘聲已靜,五更三點鐘聲未動,笞三十,二更、三更、四更,犯者笞五十,外郡城鎮各減一等……」
其意則是若處在京城,大概戌時三刻左右之際,便靜止出行,到寅時左右時分,鐘聲響起之時尚未歸家者,挨三十鞭子,亥時三刻、子時、丑時二刻等時間段歸家者,皆打五十鞭子,若是京城以外,則罪減一等。
當然并不可能會如此死板,對于大明總設計師朱院長而言,也絕對不會出現如此死板之事。
例如生孩子、死人、緊急公文等則不在此利,如若巡夜人誣抓,會給人抵罪。
但是前提是不得抗捕,如若夜晚與人打架斗毆,不問青紅皂白,先杖責一百。要是拘捕過程中,打傷人且至傷殘以上者,則會被絞死。
而且此事還無處申冤!
不要懷疑明代對于宵禁執行力度,雖然懲治貪污、收繳賦稅明朝或許不行,但論及欺壓百姓,大家還是極有心得的。
至于官宦子弟、勛戚子弟如果在此例,恐怕也未見得能夠逃脫懲罰。
京城,向來都是首善之地,不會允許任何蟲豸挑戰憲法,因為順天府尹不會為人頂缸。
官場有句老話,叫做:“三生不幸,知縣附廓;三生作惡,附廓省城;惡貫滿盈,附廓京城。”
恰巧,順天府尹就是附廓京城。
雖然官居三品,級別甚至高于個別小九卿,但無有疑問,是明朝最苦差事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