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道是“千鳥在林,不如一鳥在手!”
若朱厚熜非圣明君主,周啟東倒是不會如此做。
但朱厚熜分明天生神智,乃是萬世不出的圣明君主,那又為何不去緊緊抓住?
而且明朝素來沒有說過禁止勛貴、外戚選擇科舉,只是勛貴自己懶,不想鉆研八股文罷了。
對于勛戚科舉,皇室一直抱著是,隨便勛戚選擇,反正對于大局而言,也產生不了太大影響
“可即使如此,我朝皇后歷來多為北人,偶有南人,事情未必能夠如我們所愿。
且新君登基,必然廣選秀女,我兒雖好,卻不喜爭斗。深宮禁內爾虞我詐,如此心性,如何還能生存?此豈非送羊入虎口?孩兒還看算了,免得糟踐我兒性命。
且萬一非皇后,只是區區妃嬪,則在深宮更加難過,兒甚不忍心,還是就此作罷。”
周包荒將其父之言,再三思考,最后還是搖搖頭拒絕。
蓋因歷來皇家多爭斗,如果選上皇后還好。
起碼乃是正妻,總領后宮,對于后宮賞罰,皇帝都無法干預,如若皇帝太過偏愛妃嬪,從而待元后刻薄,則尚有朝廷重臣維護。
可若是妃嬪,在斗爭之中,沒有任何能夠依靠之物。
畢竟妃嬪說白了,便只是為皇家誕生子嗣的工具人,舍此之外,在百官眼中,沒有任何用處。
若是死了,便死了,無任何人喊冤一句。
不然歷朝歷代之事,豈非讓百官喊破喉嚨?
而且恰巧,周包荒之女雖德才出眾,但性格沉靜,乃是大家閨秀之風,于爭斗一事并不熟稔。
如此一來,只要不是皇后,十之**皆是被打壓對象。
這樣一來,完全就是給人送菜!
那又何必為之?
如果此時教授權謀爭斗,那也為時已晚。
周家雖然不算富裕之家,但也衣食不缺,且周包荒尚有秀才功名,每月領一定祿米,完全不需要如此做到如此地步。
而且,以周家想要選一個家境不錯,衣食無憂的書香門第來門當戶對,簡直易如反掌。
又何必為了當一個國戚,而自決自己后代路程?
“我兒等有所不知,此次陛下尚節儉,稱天家取后,乃娶賢、娶德,萬不可尚奢靡之風,孤天子娶親,只限花費三萬白銀,故而我料定,想要送女入宮者必不多。
且皇上只要求各地上報名諱,然后決定即可,未有選秀之心,更只是選一位皇后而已,是故皙顏向使未曾入選,也無須待在宮中,此我兒過慮矣!”
周包荒沒有看邸報,故而對朱厚熜選后之事并不了解,因此才會有如此多誤會。
可是周啟東卻看的明明白白,此次只選皇后,未有選妃嬪之心,故而此次皇后只有一人會被皇帝選中。
沒有選中之人,也無需如往年一般,留在深宮為宮女。
這也是為何朱厚熜只選一位皇后之一,若想要妃嬪,宮中侍女多的是,雖然一般現在年齡都在十七八歲以上,但朱厚熜其實更愿意選擇年齡大的。
若非皇后身份不能太過卑賤,朱厚熜連皇后都不想選,蓋因其深知,皇后年齡必然不會比他大上一兩歲,甚至只有可能小一兩歲。
可朱厚熜又非煉銅術士,對于這些小女孩,雖然喜歡,但敬而遠之。
當然,皇后這個生物,他同樣是準備暫時立起來,不然何故選德?選賢?
ps:《大明會典卷·之一百五十六·武學》:「國朝自正統以來承平日久,天下軍衛子弟多習儒業。
其勛戚子孫襲爵者,習禮肄業于國子監,被選尚主者,用儀制主事一人教習……
初以御史提督、后專設本司主事一員提督,嚴立教條,以儲養備用有志科目者亦許應試,其在邊徼亦莫不建學設官,為武庫司掌行因具載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