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朱厚熜就借著處決江彬,甚至暗中示意科道四處攀咬,以江彬黨羽罪名,順勢罷黜一眾楊廷和黨羽。
今日再次發作,要說沒有心思,楊廷和怎么也不會相信。
一位心機深沉的皇帝,只做一些想一出是一出之事,說出去誰會相信?
只是不知皇帝所圖為何!
正因為不知,楊廷和更加覺得煩惱。
因為不知道皇帝手上刀刃,將揮向何方,則無法找到應對方法,這讓楊廷和如何不憂心忡忡?
“能在何處山水?難不成圣人還欲入始皇帝一般,廢黜謚號、廟號不成?”
毛澄聽完楊廷和之言后情緒激憤,差點就要大聲吼出。
無怪其有今日之舉,自謚號伊始,除卻秦始皇無人廢黜過。
如果今日朱厚熜之意在此,無疑乃是挑戰圣賢所定禮法。
既然皇帝連圣賢之訓都不在畏懼,那還懼怕什么?
日后豈非可以肆意妄為,無人可以勸諫?
固然在大明,皇帝最貴,天下四民皆仰望圣顏茍存,但尚有祖宗成法,圣人章句掣肘,即使再荒唐、肆意妄為,也有許些顧及,不會挑戰世間一切。
可若連圣人章句、祖宗成法、古之禮樂都無法給皇帝帶上緊箍咒,那皇帝真的可以一言而決天下生死。
所謂天變須畏,祖宗當法,人言要恤,不外如是。
如果連這些基本事情皇帝都不遵守,還能期望皇帝能夠遵守什么?
不若束以待斃,等待國祚覆滅罷了。
謚號廢除看似小事一樁,秦始皇都可以,后世必然也行。
且此事論及用處,根本毫無實用之處,不過是繼任者對于前任看法,廢除與否并不影響國事。
然此事可以,以小見大,事雖小,但態度則大。
如果皇帝一不滿意,就廢除數千年都用的好好的制度,來日是不是也可不教而誅?
做為臣子不能眼睜睜看著皇帝亂法。
蓋因有一便有二。
今日只是廢除謚號,眾人群臣退讓一步,明日肆意妄為,百官又以何拒?
這也是毛澄為何如此激動原因所在。
其執掌禮部數年,雖不敢言對于禮制精通,然知曉何謂防患于未然。
制度用來便是遵守,如果肆意破壞,那屆時用何來運行國家?
難不成天下臣民,皆束以待斃,如憲宗晚年一般,百官皆受命于天子,拱手垂足治世?
真如此,早晚天子只會將百官,當做皇家奴隸,而非人臣。
臣本意雖為奴仆,可如今與奴仆尚有區別,因為人臣已然可以有一些自主性,而奴仆不可以。
如若事事順從皇帝,不問緣由,則早晚回歸奴仆,奴顏婢膝,奉上惟生,如此又何談君臣佐使?
誠如楊廷和所言一般,只是因為謚號不當,尚且罷了,若是廢除謚號,則事情就變得糟糕了。
祖宗成法,圣人禮樂,是掣肘皇帝唯一手段,如果皇帝完成挑釁禮法,必然掀起風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