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正德即使被祧遷,那也是本朝過后之事,并沒有什么好糾結的。
哪怕正德有廟號,數代依次祧遷,最終還是會輪到朱厚照。
既然早晚被祧遷,為何不順從皇帝之意,給自己搭建一個登云梯,好讓自己一步登天?
但百官自然不可能認同,這種反正早晚要被祧遷,無所謂有沒有廟號這種謬論。
反正國家早晚會亡,無所謂治不治理。
這豈非天大笑談?
制度就是制度,豈能隨意更改?
宗廟制度本身就是為了敘親,如果亂改,豈不是祖宗也可以不要?
這種想法,普羅大眾是不可能會接受!
但朱厚熜不管,他要的就是別人捧場,不然就只能唱獨角戲。
總不能做為皇帝的他,然后不要面皮,親自下場示意某些事。
這也不符合帝王尊嚴。
做為帝王,哪怕朱厚熜想要做某些事,他也不能直說,更不能親自下場行動。
而是把事交給專業之人做,專業之人說。
當嚴嵩回答自己所問之后,朱厚熜心中暗自竊喜,但確被他極力壓制,然后再問:“既然如此,敢問仁宗、宣宗、英宗、憲宗、孝宗有何功德?”
朱厚熜這番話畢,群臣當場陷入癡呆之境,嚴嵩同樣張大嘴巴不知所言,袁宗皋拿著狼毫不在動筆。
群臣本來以為皇帝是針對正德,但沒想到皇帝居然是針對皇明歷代天子。
朱厚熜之言不亞于晴天霹靂,自東漢建安以降,歷經千年極少遇到,這種廢歷代天子廟號之事。
這下子楊廷和再也不能老神自在,包括梁儲在內也是如此。
大明開國至今,一百五十余年,從來可沒有人做過這等事情。
廟號本就是為自家皇帝臉上貼金所上,可朱厚熜偏偏要揭開這個虛偽的面具,否定歷代皇帝功績,這是百官無法接受之事。
皇明除了太祖皇帝以外,歷代雖然都有瑕疵,但何至于非要揭露這個潛規則不可?
是故楊廷和、梁儲、毛紀、蔣冕、毛澄等人,急忙站起,匍匐地上奏對:“仁宣二宗開啟仁宣之治,英宗皇帝百度維新、極邊第一、遼海藩籬、整頓軍務……
憲宗皇帝平反昭雪,安撫流民、犁庭掃穴、政治清明……
孝宗皇帝中興朱明、力行勤儉、鏟除奸佞、重用賢良、輕徭薄賦、興修水利……
祖宗功勞青史可鑒,圣人何謂列位先帝有何功德?”
“哦?”朱厚熜聞言之后,并沒有太大觸動,而是故作驚嘆一聲,然后又道:“既然有此功績,為何朕觀《實錄》,卻多有弊政?
仁宣二帝放棄國土,使京城變為國門,天子居宮禁卻如坐針氈,隨時有傾頹之危,不尊太祖之訓,設立內書堂重用宦官……
英宗土木堡一戰,使無數大明兒女喪失性命,京官一役便去泰半,戰敗之后不但不以君王死社稷,反而與也先私交甚深,復辟之后誅殺于謙……
憲宗雖偶有功績,然重用閹宦、盜匪四起、寵幸貴妃、建立西廠、修道長生、四設皇莊、濫用傳奉、無故廢后……
孝宗偏信舊臣、賜予頗濫、冗員尚多、中貴太盛、移心齋醮、紛費靡靡、大宗胗絕……”
隨著朱厚熜之言,百官臉上豬肝色無法抑制。
《實錄》修著乃是為后世皇帝借鑒,莫要重蹈覆轍,而不是讓皇帝拿出來,揭露皇室丑聞。
可偏偏眼前這位皇帝,不走尋常路,不但不替自己祖宗粉飾,反而還將所有丑事,挑出來公諸于眾。
誠然這些事大家心里有數,甚至有些人致仕之后,帶頭侮辱皇室,乃至不惜造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