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顯然不符合道理。
但朱厚熜還是不明白,這跟他先前所言有何關系?
而且此言不是已然證明,士大夫無須當差?
固然這里面沒有說讀書人之事,但不是還有官員?
正當朱厚熜想繼續問,嚴嵩再次侃侃而談:“須知我朝徭役有二,一曰‘正役’、二曰‘雜役’。”
嚴嵩這句話朱厚熜倒是知道,正役亦稱“里甲正役”,其中包括辦納稅糧,編戶之役,里甲三辦。
而雜役,也稱“雜泛徭役”,便是民間出丁給官府當差。
雜泛徭役有力差,銀差之分,銀差可使錢,讓官府雇役,力差則是,應役戶親身充役。
但這還是與他此前所言,并無太大聯系,是故便問:“這與汝謂朕言有誤,有何干系?”
“陛下莫急,且聽臣細細道來!”嚴嵩聽到朱厚熜之言后,不疾不徐答了一句,然后便道:“至于優免賦稅一事,除卻天災、人禍以外,并無免除賦稅一說。
是故《大明會典·卷之20·戶口二·賦役》皆有優免限制,陛下回去之后可仔細御覽。且國朝免優免,只限免除雜役,對于田稅一事,重來不曾提及。
至于士紳,更是無稽之談,《大明會典·卷之13上·致仕》宣德十年詔:「文武官年未及七十老疾不能任事者,皆令冠帶致仕,免其雜泛差徭。」
與《大明會典·卷之20·戶口二·賦役》洪武十八年議準:「見任及以禮致仕官員、照例優免雜泛差徭。」
由此足以明白,即便是官員,或是致仕官員,也只是免除雜役而已,其余人又豈有免除賦稅之權?”
嚴嵩一言,直接將朱厚熜問的啞口無言,心中不禁憤憤罵道:“什么狗屁文官不用繳納賦稅,吃飯的公眾號就應該吃屎去!”
蓋因其先入為主,以為明朝文官不需要納稅,所以才說出那番話。
可如今嚴嵩拿著《大明會典》,講他的臉打腫,讓其一時間,不知如何作答。
不過這也不能怪公眾號,畢竟是自己不學無術。
蓋因文官不用繳納賦稅一說,還是歷史嘉靖開始,嘉靖二十四年定制《優免則例》:「京官一品,免糧三十石,人丁三十丁……九品免糧六石,人丁六丁,內官內使亦如之,外官各減一半。
教官、監生、舉人、生員各免糧二石,人丁二丁……以禮致仕者免十分之七,閑住者免一半,其犯贓革職者,不在優免之例……
如戶內丁糧不及數者,止免實在之數,丁多糧少,不許以丁準糧,丁少糧多,不許以糧準丁……」這才有了所謂的免稅。
不過這個所謂的“優免役糧三十石”,是指優免稅糧,還是指優免附著于“糧三十石”上的徭役,那就并不清楚了,反正還有另類解釋。(注1)
不過還是一言蔽之,現在是必須繳納賦稅的。
可朱厚熜連《優免則例》條文,何時出現都不知道,又何談知曉所謂的優免,其實并不包括賦稅在內?
他所見到公眾號知識,無一不是談及明朝“士紳集團”、“江南士大夫集團”無須繳納賦稅,至于有何證據,他并不知道。
反正心里一直告訴自己:“我就是網上圖個樂子,至于事情真假,與我何干?我又不是搞歷史研究。搞清楚這些事情,能讓我快樂嗎?”
然而嚴嵩今天就給他上了一課,不先去求證,而是隨便張口就來,早晚只會被人按在地上摩擦。